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懿 通讯员 易兴 岳阳报道
7月22日,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及机构人事改革。旨在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强深度、更快速度推进园区改革,坚决去行政化,走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道路,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永葆园区高质量发展生机与活力。
“砍”机构“强”服务,轻”身份“重”岗位
深化园区改革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决心,更需要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桎梏,需要再造开放创新优势的大智慧。城陵矶新港区按照《岳阳市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办法》的要求,全面落实《岳阳市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方案》精神,严格执行机构“撤、并、转、调”要求,按规定权限和程序,高质量做好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制定和机构编制调整工作。
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城陵矶新港区进一步精简机构,由原来的20个部门、6家区属国有企业调整为13个部门、9家区属国有企业,实现园区行政管理职能和市场经营职能剥离、管理机构和运营企业分离,推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务实管用。
同时,配套出台《城陵矶新港区区管企业人事管理办法》《国有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制定城陵矶新港区、岳阳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聘用人员薪酬绩效管理办法,推行人事管理和薪酬绩效改革,打破“编内与编外”“机关与企业”人员身份界限,一批机关、企业干部相互交流,实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全力破除绩效考评、晋升渠道、薪酬分配等瓶颈问题,彻底打破“大锅饭”,实现了园区管理由“以人定岗”向“以岗定人”、用人机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考核评估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园区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干部队伍更具活力。
其实在去年,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就全面运行“大工委”管理机制,新港区党工委对新港区管委会、岳阳自贸片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随着三区班子成员分工的科学调整及相关内设机构的合理设置,“大工委”下三区统筹的“大港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先行先试创新示范 体制机制改出发展新动能
除了这次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及机构人事改革,城陵矶新港区早已全面推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领域改革,出台《岳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类)实施方案(试行)》。制定《城陵矶新港区贯彻落实<2021年岳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措施>的实施方案》,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工作服务专班,形成项目建设“点对点调度”“点对点服务”,攀华、鑫源链智能显示等重大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打通服务市场主体“最后一公里”,创新推出“惠企十条”,自贸片区办理了全省首张食品经营备案登记,97项省级放权赋权事项办件超2000件,今年新增市场主体2200家,新增入库规上企业52家。
2022年5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印发,岳阳自贸片区的“进口货物内河运费不征关税”“进口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等16项主导或参与的创新举措被列入全国、全省参考借鉴样本。岳阳自贸片区自获批来,对标对位长江中游城市,立足片区禀赋资源、产业特点和发展瓶颈,实施差异化探索,形成了一批“首提首批首创”制度创新成果,为企业降本减费近亿元。
城陵矶新港区按下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速键”,改出效率、改出活力、改出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全区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引进、加力建设、加速投产,经济大盘持续稳定向好,完成GDP190亿元,增长49.9%;完成固投107.8亿元,增长14.6%;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87.5亿元,增长91.9%;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85亿元,增长31.4%;实际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2.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4.2亿元,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肖懿 易兴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