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2021年第二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口岸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红网时刻岳阳10月18日讯(记者 肖懿 通讯员 黎琼)10月18日下午,2021年第二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口岸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论坛举行,“制度创新,赋能口岸”成为论坛热词。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是中央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本次论坛上,来自商务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口岸发展、外商投资、金融创新以及数字贸易等重点,积极建言献策,分享最新实践研究成果,探讨繁荣口岸经济,助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岳阳口岸开放平台富集,开放和创新是岳阳发展的独特优势。城陵矶港是一类水运口岸,拥有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口岸、进口粮食口岸,进境水果口岸正在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落子岳阳后,坚持制度创新赋能,大力推进差异化探索和特色化创新,88项改革任务已实施72项,初步形成15项“首提首批首创”制度创新成果,口岸优势得到充分释放,贸易量级显著提升,经济腹地加速扩大,为湖南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6年至2020年,城陵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了从29.5万标箱、14.87亿美元到50.9万标箱、419.84亿美元的跨越式增长,岳阳连续5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保持50万标箱以上,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实现了“四百万吨粮港”目标,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年均进口平行汽车近万台,均位居全国同类口岸前列。
口岸和自贸区是开放发展的承载平台,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叠加赋能?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以“双循环背景下的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题,分享了构建国际大循环的机遇与挑战,解剖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新部署、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形成的新特色,从而分析出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口岸协会常务副会长金甲祚认为,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交往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和新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口岸管理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口岸查验业务垂直管理,但地方口岸办又隶属地方政府部门。同时,查验部门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有相应的执法监督检查权,导致执法依据复杂重叠,且通关流程呈橄榄形,手续复杂且效率低。这使得我国口岸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管理职能、流程设计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要推动形成统一规范的口岸管理体制,加快整合口岸管理相关职能,货物进出口岸监管实现海关一口对外,旅检现场实现边检管人、海关管物的口岸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进出口贸易和物流的便利化。借鉴国外口岸的先进做法,可以提升我们的口岸管理能力,促进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副会长潘力指出,综合保税区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至今全国共批复21个自贸试验区。八年来的探索实践可以看出,特殊区域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是特殊区域营商环境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和高质量发展驱动力。特殊区域应该围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这个大局,根据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承担大胆破,大胆创,大胆试的责任。
岳阳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围绕做好“水文章”,做活“港”经济,突出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口岸与自贸区融合发展。在全国首创了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的审价创新模式,推动进口企业降本增效,分别为冷柜运输、普柜运输节约成本950元/柜、380元/柜,带动外贸量年增300万吨以上。9月30日完成了首单业务,货物总价为65.45万美元的进口大米和棉籽抵达城陵矶港上岸清关。该模式将对中西部地区同类进口企业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岳阳加快形成长江中游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在全省率先试点了药食同源食品便利化通关模式,岳阳是全国唯一实施此创新事项的内河港口,目前已有3批885吨商品顺利通关。该模式有效发挥了岳阳水运和贸易叠加优势,带动企业入驻,按试点核定年进口数量1万吨测算,预计节约成本300万元,年进口贸易额达3000万美元,进口环节税收达5000万元,进口通关时间由15天缩短至2天。岳阳有望借势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进口调味品聚散中心,构建新的产业集群。
此次论坛由湖南省商务厅、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湖南省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廖光辉等参会并致辞,岳阳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涛主持论坛。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肖懿 黎琼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