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阴:1平方米内的救援
2021-03-08 20:51:42 字号:

湘阴:1平方米内的救援

1.jpg

湘阴县杨林寨乡莲子口村村民张明、刘再姣向医生赠送锦旗。

红网时刻3月8日讯(通讯员 郭雨滴 苏扬)“你们两位真是我孩子的再生父母!”3月4日上午,湘阴县杨林寨乡莲子口村村民张明、刘再姣带着一面红彤彤的锦旗来到杨林寨乡卫生院,感谢该院彭丽霞、谢兰两位医生对其孩子的救助。

这是一次艰难的救助,回忆当时的情况,大家依然心有余悸。

1月29日10时许,怀孕7个月的刘再姣在家发生强烈妊娠反应,而丈夫张明尚在外地务工。情急之下,刘再姣坐上邻居的小汽车,准备前往湘阴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车到半途,孩子出生却没有发出哭声,这让刘再姣心急如焚又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向附近的杨林寨乡卫生院求助。

11时02分,杨林寨乡卫生院妇产儿保科医生谢兰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对刘再姣和婴儿进行检查。“我们看到女婴时,她面色发青,判断她是没有自主呼吸导致的重度缺氧。”谢兰介绍,当时婴儿的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抢救和治疗。快!快!快!考虑到乡卫生院条件有限,谢兰当机立断,决定随车护送刘再姣赶往湘阴县人民医院。这时,她的同事彭丽霞带着手套、纱布等医用品来到车旁,主动要求一同前往。

急!急!急!“女婴没有呼吸,而从乡卫生院到县里最快也要半个小时,如果不先采取抢救措施,她肯定会窒息。”谢兰说,危急时刻,她马上替婴儿清理呼吸道,用衣服包着婴儿放到自己腿上,准备进行心肺复苏,并嘱咐司机将空调暖气调到最大,防止婴儿着凉,同时联系该县人民医院救护车。

难!难!难!在行驶的小汽车后座为刚出生的女婴进行救护难度极大:空间狭小,不足1平方米;车辆颠簸,婴儿难以固定;缺乏器材,私家车上没有医疗设备……“你来抱着,我来吹气!”困难面前,2人分工合作,谢兰俯下身子,对婴儿进行人工呼吸;彭丽霞则一手拖起孩子,一手对女婴进行胸外按压。

“哇!”经过20多分钟的救援,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在车内响起,孩子慢慢有了自主呼吸,面色逐渐红润。与此同时,该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赶到车子所在的鹤龙湖镇横渔咀。

11时40分,救护车到达该县人民医院。彭丽霞抱着孩子跳下车,一路小跑来到医院2楼的新生儿科,将孩子交到医护人员手中。

从杨林寨乡卫生院到人民医院,半个小时的路程短暂而漫长。到医院后,2位医生已充满疲惫,谢兰更是满嘴血和羊水。

经该县人民医院检查,孩子是31周早期早产儿,重量仅1400克,心肺功能不全,需进行输血、置管治疗。一个月后,经过县人民医院的治疗和照料,女婴逐步恢复,已能够少量进食,体重增加至2000多克。

“多亏了杨林寨乡卫生院2位医生的及时救治,我家孩子才转危为安。”张明夫妇对谢兰、彭丽霞充满感激。

“孩子没事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谢兰和彭丽霞异口同声。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郭雨滴 苏扬

编辑:钟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