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色百年|走进红色故地——新民学会旧址!
2021-02-20 08:30:56 字号:

红色百年|走进红色故地——新民学会旧址!

图片

二十世纪初,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时期。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意气风发的湖南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几经研究、探索和实践,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后来被誉为“建党先声”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他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家出路时,最早提出建党理论,埋下了一颗“红色火种”。

今天的《红色百年》

我们走进红色故地——新民学会旧址

位于长沙市新民路的一间古朴农舍,四周被竹篱护栏围住,如果不是门口写有“新民学会旧址”的牌匾,在这个高楼林立的都市,会错觉为世外桃源。

图片

1917年,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往长沙,当时这个被称作“刘家台子”的地方,四周都是坟墓,地处荒凉,房租十分便宜。这里不仅是蔡和森一家租住的寓所,也是湖南最早接触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地方。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杨昌济的学生,受杨昌济哲学、伦理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接触到新文化运动民主之风,并形成“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决心探求国家民族的兴盛之道。新民学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讲解员陈立颖:“这是一个当时进步青年讨论革命的场所,毛泽东和蔡和森带领着一批进步青年,经过了一年多的酝酿,也是在这所房子里成立了新民学会。”

1918年4月14号,新民学会在蔡家堂屋举行成立大会。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14人,并通过了毛泽东和邹鼎丞起草的新民学会会章。会上,萧子升被推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为干事。

图片

据当事人回忆,为了款待来宾,经济上并不宽裕的蔡家为聚餐筹备了数日。除了购买一些猪肉和自种的蔬菜,蔡和森还亲自到湘江捕捞了鱼虾。成立大会当天,蔡母领着女儿在厨房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

新民学会成立后,向警予、李维汉、易礼容、蔡畅、谢觉哉等人也陆续报名加入,会员人数达到78名,长沙城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第一次在一个团体里组织起来。

放眼20世纪初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现状促使当时的年轻人为“道路”问题而努力探索。类似新民学会这种由抱有爱国之情、忧国之心、救国之志的青年组成的团体不止一个,比如正在天津南开学校就读的周恩来,就和马俊、郭隆真、邓颖超等人发起组织了觉悟社。

但新民学会是当时汇聚人才最多、组织最为严密、影响最大的一个。它的许多成员都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党员,堪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源头之一。

图片

新民学会成立后两个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在6月下旬的学会会议上,会员们讨论了“向外发展”的问题,认为留法勤工俭学有必要,应尽力进行,并推举蔡和森、萧子升专门负责。

这是新民学会成立后推动的第一件大事。在杨昌济、李石曾、蔡元培帮助下,包括萧子升、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在内的湖南赴法勤工俭学青年于次年开始分批启程。长沙文史学者顾庆丰:“在法国特别是蔡和森,几乎每周都有一封信回来,跟毛主席讨论。蔡和森说我们应该组建一个政党叫共产党,所以在他们的讨论中,中国共产党的名字就出来了。”

1920年,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基础上诞生,新民学会因此被誉为“建党先声”。新民学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讲解员彭诗昱:“蔡和森,在新民学会中最早地提出了列宁的建党理论,也是第一个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建党理论的理论家。”

1921年1月1号,新民学会在潮宗街上的文化书社召开会员新年大会。经过连续三天的热烈讨论,会员们用“起立”表决方式最终确定 “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共同目的,选择“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把新民学会的大多数会员引上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理想的道路,为中国社会的改造和建设而努力奋斗。

至此,新民学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到1921年新年大会时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特别是在湖南建党方面,做了思想和组织两方面的最好准备。

若干年后,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的窑洞里记下了毛泽东对新民学会的评价:“(新民学会)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

如今,在新民学会旧址前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蔡畅题写的“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古。”这是对新民学会历史地位的精确概括。

与新民学会旧址一路之隔,是至今已办学70余年的新民小学。这所学校因新民学会而得名,每年9月1号,一年级新生会到旧址参观,上入学思政第一课;每年6月毕业季,六年级学生同样在旧址,上最后一堂思政课。

新民学会旧址留下的革命精神与文化内涵,正在一批批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传承接续!

来源:938潇湘之声

编辑:廖浩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