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融入“一带一部” 做大“两个贡献”
2020-09-18 09:23:21 字号:

融入“一带一部”  做大“两个贡献”

“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透把握,更是对湖南发展区位价值和比较优势的深谋远虑,为湖南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成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现实依据。

岳阳是湘北门户,处于京广经济大动脉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西进北上的黄金交汇点,产业发展基础厚实,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健全,融入“一带一部”优势得天独厚,是省委省政府开放崛起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围绕做好“一带一部”这篇大文章,岳阳依托城陵矶港这个“硬核”资源,深化开放发展,全市开放型经济连续多年领跑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跃居长江内河港口前六。事业越发展,实践越深入,越需要推动“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落实、落细、落地。岳阳将坚定实施“一带一部”战略,推动以城陵矶新港区为核心的开放发展,既为岳阳建设大城市做出更大贡献,也为湖南建设开放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融入“一带一部”,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抓实顶层设计。岳阳坚持优势优先,致力于将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湖南落实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重要支撑点、湖南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示范区、湖南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对接的连接点、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我们强化“多规合一”理念,高质量做好相关规划。产业规划精准把握东部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既因势利导又因地制宜明确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对接、理性承接;园区规划突出既有功能、发展定位和优势特色,瞄准产业需求合理布局,增强承接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城市规划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做好生产生活板块的分工协作和建设发展;交通规划发挥通江达海水运优势,健全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畅通东部与中西部陆路通道,服务“一带一部”经济流通,助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等等。坚持严格执行规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二、坚持产业主导,做实梯度承接。融入“一带一部”,根基在于抓产业,路径就是抓招商。针对东部和沿海外溢技术、产业和要素,城陵矶新港区依托资源禀赋、传统产业和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总部经济等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招商引资“121”工程,即新港区连续3年每年均引进1个100亿、2个50亿、10个10亿的产业项目。强化产业链思维,突出“链”上发力,推进建链延链强链,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在已经引进新金宝等企业基础上,主动出击北上广深,对接产业链头部企业,成功引进了华为4G基站、小米打印机、中韩绑定模组等项目,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实现翻番达300亿元,未来三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产业链建设和梯度转移虽然有其规律可循,但绝不会不请自来。我们将立足“121”工程,继续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将湖南城陵矶新港区打造成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的“主引擎”。

三、坚持建好平台,夯实承载基础。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陵矶新港区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带队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重点问题。岳阳市举全市之力支持新港区建设,先后投入220亿元,建成了集装箱码头、改造了城陵矶老港码头,拉通了园区路网、电网、气网、通讯网,成功申报了“一区一港四口岸”等国家级平台,形成公铁水、货港航两个“三位一体”格局,新港区软硬平台全面夯实。近年来,通过稳健运营“一区一港四口岸”平台,岳阳港经洋山港联结世界的江海联运日趋频繁,外贸年均增长40%以上,2019年总额突破28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400亿元。通过创新运营投融资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金融链服务,创立的国有投融资平台观盛公司年现金流过1000亿元,上缴关税跃居全省第一,被评全省外贸“十强企业”,成为新港区服务和吸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港建投、观盛公司深化与省财信金控集团、高新创投的合作,创新合同授信、资信互保等融资新模式,争取银行加大授信,更好服企业。加快建设新港区范围内的综保区、国家级临港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等,促进共建共享、联动发展,努力将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华中地区融入“一带一部”、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平台。

四、坚持打通循环,做大港口贸易。围绕落实“内循环为主,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方针,坚持同步发力,推动新港区“货通全国”与“买卖全球”比翼齐飞。依托水运这个岳阳的独特优势,以推动省内进出口货物从城陵矶港进出为切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邀请省内130家进出口企业实地考察,相关物流企业拿出“拼多多”式的物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便捷、高效、实惠的物流服务,9个货港航物流项目当场签约,中联重科率先采用“公改水-江海联运”模式将货物从城陵矶港中转出海,为稳住全省外贸基本盘做出贡献。发挥观盛等平台优势,积极与外贸行业协会、行业合作伙伴沟通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拓展原油、石化、煤炭、粮食、钢铁等大宗商品贸易。今年岳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55万标箱。着力引进偏水型亲水型的企业和产业,为港口贸易提供支撑,今年新引进的攀华集团投资过100亿元,近期开建,2021年建成投产后可产生外贸140亿元,内贸160亿元。继续实施“外贸扩能倍增”行动,力争未来三年,区内新引进企业1200家以上,2023年完成外贸总额800亿元以上、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进一步巩固提升城陵矶综保区全省外贸“十强园区”、岳阳“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的地位。

五、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体制活则满盘活,环境优则产业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加快城陵矶新港区发展的23条政策,全力支持城陵矶新港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自贸区。岳阳市精准把握功能区定位,按照“去行政化”的体制机制运作,实行大部制联合办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土地征拆、社会事务管理等难题,确保新港区轻装上阵,专心抓产业发展经济;出台《促进岳阳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加快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下放了41项市级行政审批权;出台实施“巴陵人才新政20条”,支持新港区搭建产业高级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协调新港区托管临湘市滨江工业园区,推动一体发展、共赢发展;把握产城融合、区政一体发展趋势,创新产业社区管理模式,将产业社区逐步移交辖地管理。牵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策支持,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护航员”,持续优化升级发展环境,推动城陵矶新港区首先成为企业落地成本最低的“洼地”,然后成为企业竞相投资兴业的“高地”。

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第一书记 陈爱林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陈爱林

编辑:钟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