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村地处偏远,位于大山深处。
扶贫干部去到易秋涛住的破庙走访了解情况。
易秋涛现住的安置房。
工作队给低保残疾户发放鸡苗。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魏麒安 岳阳报道
“我这辈子不会去想建(自己的)房的事,娶老婆就更加不要谈,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是住进安置房前的易秋涛在过去几年里常对同村村民说的话。“人穷穷一时,志穷穷一世”,在平江县三里村扶贫工作队看来,要真正解决贫困户们的实际困难,消除贫困户们“等靠要”的思想,精神扶贫在某些方面比物质扶贫更为重要。
三里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梅仙镇南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47户511人,2017年开始由岳阳市委、长炼、岳阳市就业局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进行帮扶。三里村地处偏远,位于大山深处,村里信息堵塞,加上村民们外出困难,思想严重落后。驻村工作队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村里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积极性,对未来生活没有向往。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开会商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将精神扶贫放在三里村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
易秋涛是三里村“等靠要”思想的典型,易秋涛幼时父母双亡,是在一个无依无靠的环境中长大的,吃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百家饭,对生活对未来是从不考虑。但他为人忠诚老实,喜欢帮助他人,尤其是哪家缺劳力,都是随喊随到,从不要人家一分钱工资。
易秋涛父母去世后仅留下的两间破土坯房是他唯一的念想和精神支柱。2010年易秋涛的“家”因大雨倒塌,迫不得已住进村里的一座破庙,仅剩的家没了,他对生活便更无念想,那几年易秋涛跟村民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这辈子不会去想建(自己的)房的事,娶老婆就更加不要谈,这辈子就这样了。”
2017年,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在了解易秋涛的情况后,多次去到其所住破庙走访,和他聊扶贫政策,给他讲“只要自己努力,生活就一定能変好”,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易秋涛渐渐鼓起对生活的勇气。
2018年上半年,易秋涛住进新的安置房,驻村工作队为他争取到在产业扶贫项目果园务工的机会,另外还给他发放鸡苗。同时在村支两委及工作队的帮助和易秋涛的努力下, 他当上村内生态护林员,年收入达一万元。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了,还有额外的收入,易秋涛劲头也越来越足,精气神也越来越好,甚至还在村民的介绍下娶了老婆。如今,易秋涛有了新的目标,他外出打工,要靠自己的双手为妻子和自己打造一个美好的新家,一个比从前那座土坯房温暖百倍的家。
除了精神扶贫,三里村的物质扶贫工作也相当出色,在落实扶贫政策方面,三里村改造危房64户;发放教育扶贫资金共282200元,457人次;帮助196名贫困户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7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分贷统还,每户年分红1800或2400 元;全村如今有530户安装自来水,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电网、厕所、空心房等都得到改造。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魏麒安
编辑:陈砂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