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慈利县供销综合改革座谈交流。
红网时刻岳阳4月15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 夏凡)2020年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收官之年,汨罗市要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争创全国百强县级社。汨罗市西北200余公里外的张家界市慈利县,这里的县供销联社曾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他们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4月12日至4月13日,汨罗市供销联社、汨罗镇主要负责人带队赴该县考察,交流学习经验,拓思路促改革。
建平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慈利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展销的农特产品。
走进慈利县泊渡镇星明岗村惠民供销综合服务社,最先吸引考察团目光的是当地各类土特产。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产品除了在店里购买,还可通过“惠民供销”电商平台购买。一家店线上线下销售一年收入可达到5-10万元左右。
如何打通供销“最后一公里”,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问题?搭建平台是基础。2017年初,慈利县供销联社全资成立了慈利惠民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惠民供销”电商平台,建立了县供销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42家县城社区服务店。
同时,按照“党建+社建+村建”三建结合模式,与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合作,共建了406家乡镇惠民供销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惠民供销综合服务社,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贯通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直接联结和服务农户8万余户,实现本地农产品高效流通。如今,电商平台销量收入每月可达30多万元,实体店销售收入每月达300多万余元。
“你家50斤黄豆,他家20斤酱,拿到市场又不好卖,市场需要一定规模和标准化,电商平台没有这个问题。”慈利县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考察中,汨罗考察团深受启发,表示要让供销社重回为民服务的“国家队”,扎实打造三级服务体系和一个强大的电商平台,实现“便民惠民利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号召力”三个目标。
创品牌:小特产做出大影响
考察团在慈利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考察
“不好意思,我们这边还未正式开门营业,请您稍等一下。”在位于县城的慈利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生的一幕让考察团感到惊讶——未到正式营业时间,该中心门外已有不少民众等候进场购物。
所在街区商品销售门店众多,为何大家就认准了该中心?这是慈利县供销联社的品牌作用。
2014年,慈利县供销联社参股组建张家界供销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一界农户”农产品品牌,自建了71亩面积的全县农业产业孵化园,以“供销云商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产业联盟形式,对全县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
如今,在“一界农户”农产品品牌基础上打造的“硒有慈利”品牌,含清水鱼、杜仲雄花、红茶等30多种优质富硒农产品,成为张家界知名旅游商品。
慈利县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供销商的产品都要经过货运供销的统装统配,这样就能够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产品溯源,卖不了假货。
优服务:小细节彰显大情怀
考察团慈利县苗市镇茶林河村考察
“你看,这是我们的订货群、服务群、团长群,还有线上培训群。只有分级化管理,才能服务到位……”慈利县供销联社一名负责人打开手机向考察团展示。
平台搭建好了,品牌打响了,服务没跟上也不成。除了为基层社提供免费培训免费送货服务和为村民提供代收代购代办等综合服务外,慈利县惠民供销公司还依托线下强大人脉,在每个村建立村民团购群,由村级供销社负责人任“团长”,每户人家至少拉一个人进群,随时提供服务。同时将全县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至少一辆物流车一名市场负责人,做配送服务和市场管理。
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慈利县惠民供销公司就充分发挥网络和物流配送优势,采用“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方式,增设疫情保障专区,上线各类生活物资、防疫物资300余种,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向全县所有乡村进行销售。线下,利用已开通的覆盖全县的7条物流配送线路,出动7辆配送车,一天一配送,将物资及时配送到各社区店和乡村店,再由各店负责人一一送货上门,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社区居民和乡村群众生活需求。
看现场、问成效、同交流……两天时间的考察,行程匆匆、收获满满。在回汨前的座谈会上,慈利县供销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陈中英总结了6点供销社改革工作经验,引发考察团共鸣:一是必须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二是供销综合改革对各级供销组织必须要有掌控权;三是基层社站点必须具有生命力;四是必须搞好优质服务;五是发挥供销社独特作用,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六是补好短板,做好农产品上行,综合公益性服务,体现供销社为民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让基层社能自己生存。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夏凡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