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买药、守门、测温、杀毒……
疫情期间,他们变身抗“疫”战士,化身不同角色,每天穿梭于社区居民间。实际上,他们只有一种身份:社区工作者。
战疫情、守防线,全市各个社区一个个普通但忙碌的身影,电话、微信里一句句“不要出门,待在家中,有事找我们”的叮咛,“稳”住了一个个社区,“暖”到了一户户家庭,
把关怀和安全感送到每个人的身边,他们在不同的地域和战线,抒写着同样的坚守。
五种角色,五个瞬间。让我们跟着镜头,看看社区工作者的每一天。
镜头一:测温员
一天“举枪”2000多次
“您好,请摘一下帽子,我们的测温会更准确。”
“体温有点偏高了,您可以在旁边休息一会,我们一会再进行测量。”
3月9日,奇家社区老街巷口,41岁的李三毛,抬手用手势示意居民停下,经过居民允许后,再将测温仪对准居民额头进行测温。
1万多位居民,便利店、农贸市场、理发店、服装店、超市等商铺数不胜数……这不仅是奇家岭街道办最大的居民小区,同时也是社区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
作为街道办卫计办专员,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到今天,李三毛一直坚守至今,他说,每天9-10点以及18-19点才是真正的人流量高峰期,届时每小时检测体温的次数会直接翻倍。
“我们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实行两班倒,一个测温员一班下来要‘举枪’2000多次,一天下来手臂十分酸痛。”李三毛说,即便这样,他们也要坚持,确保守好社区大门,保证不漏一人。
镜头二:“守门人”
看好社区这个“家”
“麻烦扫码登记!”
3月10日,湖滨洞庭新外滩小区门前,一辆黑色小车准备进入小区,周莹波示意拦下,在给车上人员测完温后,递上二维码,方便车主不下车扫码登记。
洞庭新外滩小区是一个中老年人多的社区,居住的人口数量也很多,社区守门工作看似简单却也繁琐,遇到少数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周莹波只能反复做思想工作。
“刚开始,居民防控意识薄弱,一些居民打着买菜的借口,非要出门。”周莹波说,一天,小区一名刘娭毑撑着雨伞,执意要外出,称要买些蔬菜。
“你待在家里最安全,是帮助你也是帮助大家。你家的菜,我帮你送上门。”周莹波一边规劝,一边把手机号报给老人。见没有通融的余地,老人只好悻悻而回。
“情况好转不等于解除疫情,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社区书记,周莹波带头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并一直坚守岗位至今,担起了社区“当家人”的角色。
周莹波说,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镜头三“消毒侠”:
每天负重20余斤消毒剂 来回奔波小区中
3月10日一大早,五里牌社区网格员孙佳雷从巴陵中路泰发大厦卡点站完岗后,又马不停蹄来到五里牌钢球厂小区,按比例配置好消毒液后,背上消毒大喷壶,开始了一天的消毒工作。
五里牌钢球厂小区4号楼是孙佳雷负责楼栋之一。3个单元,每单元7层楼高,孙佳雷一口气爬到顶楼,短暂缓口气,便开始了工作。
打开阀门,加点气压,猫着腰,一手打着气,一手拿着喷雾杆,两步下一个台阶,角角落落里,他喷洒得仔仔细细。从7楼下到1楼,尽管衣服穿得不厚,可一个单元结束,他也是汗流浃背。来不及休息片刻,他再次步入居民楼开始同样的消毒工作。
1个小时的功夫,桶内的消毒液加了几次,1栋楼三个单元的消毒任务完成了,孙佳雷坐在一旁的台阶上,捏捏腿,放松一下肌肉。
消毒工作就是直接和病毒面对面作战,虽然心里有些忐忑,但为了小区的卫生安全,他仍然毫无迟疑地接下这项任务,并誓将消毒工作进行到底。
镜头四:“代购员”
居民按需“下单” 每天送菜上门
“1袋大米、1份饺子、一把菠菜对不对?家里现在还缺其他的吗?”2月25日,鹰山社区内,网格员蔡雯雯来到社区一家超市,一边通过电话确认采购清单,一边替居家隔离居民选购产品。
提到货后,蔡雯雯没有过多停留,一路小跑,不到10分钟,就将物资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刘姐,我是小蔡,我把菜放在你家门口了。”蔡雯雯电话通知居民下来拿菜。
“太谢谢了!这些日子老麻烦你!”来不及听居民致谢,蔡雯雯的微信里又接到了新的“订单”。
蔡雯雯说,疫情防控期间,鹰山社区有一些居家隔离的居民,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他主动承担起为这些居民代办、代购的任务。
大到生病买药,小到买菜、扔垃圾、收取快递,只要居民提出要求,蔡雯雯都尽力去办。就这样,蔡雯雯每天奔走在社区各个楼栋之间,一来二去,居民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贴心代购员”。
“北环10栋陈叔需要买大米、药品;3栋王姐需要买菜、扔垃圾、充燃气费……”细心的蔡雯雯每天把每家每户的需求都认真地记在一个小本本上,只要有居民“下单”,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每天送货上门。
镜头五:“宣传员”
随身扩音大喇叭 社区小伙脚不停
“现在是疫情防控期,请大家减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每天上午,站前路德胜社区内,街道联点干部卢杨,拖着大喇叭,准时播放这段防疫指南。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卢杨一刻也没闲着,带着扩音喇叭走街串巷,每天微信步数都有两万步,占领了他的封面。
为了宣传防疫知识,卢杨还把防疫知识等张贴到了居民楼每个单元的门口,并发放到居民社区家里,“重科学、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等宣传标语挂满了大街小巷,做到了户户知晓、人人明白。
“德胜小区、铁路小区等多个社区居住的都是岳阳老居民,中老年人居多,用大喇叭反复宣传对上年纪的人来说特别实用。”在宣传的过程中,遇到没有戴口罩的居民,卢杨就上前劝导,他还准备了少量自费购买的口罩,对于没买到口罩的居民就免费赠送。
“偷不得懒!喇叭不响了,居民可能就会放松警惕。”每天,卢杨拖着大喇叭穿行在小区楼栋之间,他清楚,疫情不结束,这个喇叭每天都要喊下去。
来源:江湖那些事
编辑:肖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