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壮丽70年|汨罗乡村蝶变:农业强了,农村美了
2019-09-23 11:33:02 字号: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胥扬)70年砥砺前行,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汨罗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古邑新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快步迈上全面小康之路。

1971????????????.jpg

(一)古邑新城,鱼米之乡

汨罗位于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过渡地带。全境面积1561.95平方公里,是湘北地区的农业大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_MG_1962.jpg

据附山园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汨罗就有人类聚居开发繁衍生息。东周楚文王时,罗子国遗民自枝江迁至湘水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名罗城。市境属罗子国遗民领地。

_MG_1963.jpg

汨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林牧、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代诗人齐己对汨罗江下游的春景,曾有“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的描述。但市境又处在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干冷气流频繁交绥带,易酿旱涝。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汨罗人民养成了勤劳朴实、艰苦创业的作风。近代由于市境处于南北交通要冲,为军旅必经之地,多次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摧残。

_MG_1975.jpg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汨罗人民翻身获得解放,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进行土地改革,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开展合作化,防止两极分化,发挥集体生产的优越性。大规模地进行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建成由水库、塘坝、机电排灌站、渠道组成,蓄、引、提结合的水利灌溉系统。

141568774010_.pic_hd.jpg

解放后的前17年,汨罗在湘阴县的建置之内,但由于当时的湘阴东乡岗丘区与西乡湖区生产各有特点,难以兼顾,致使东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加快汨罗地区的经济发展,省、地委作出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将湘阴县东部五个区析置为汨罗县,这样,汨罗在并入湘阴1341年后又重新建置。

建县以后,汨罗经济发展加快,在原是一片荒岗的高泉山上迅速建起一座新县城。

(二)蓬勃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汨罗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1979~2002年,探索、完善农村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完成一轮、二轮土地承包延期发证工作,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1~1982年,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农业区划调查,总结“失误在山、失误在水、失误在丘岗地”的经验教训,制定一整套科学发展规划,先后实施“东水西调”(引铁山水库、蓝家洞水库的水灌溉汨罗江北地区)、荒山绿化、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一系列重大农业工程。

5.jpg

西瓜种植基地

6.jpg

红辣椒

2.jpg

磊石鱼场

4.jpg

春到茶山

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商品经济,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涌现出大批“种瓜状元”、养殖大户、企业明星。1984~2008年,汨罗的生猪养殖、商品粮开发、丘岗旱地玉米种植、吨粮田开发、无公害西(甜)瓜种植、高效林业、水稻机械化推广、乡镇企业、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项目先后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1978年2月27日至3月1日,县委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群英大会。大会表彰先进集体369个、先进个人1627人,其中树立标兵100人。

11月,1283户、5279名移民分别从黄柏、白水、桃林等11个公社迁入新围垦的磊石垸定居。白塘公社的马厅、江南堤两个大队同时划入磊石垸。

???.jpg

1979年1~4月,黄市、大荆、新塘、新市等公社一批生产队自发分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一批社队经办的专业场、队的生产项目和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开始自发承包经营。10月,汨罗公社62个生产队试行油菜包产到户。

1981年春,汨罗县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汨罗开始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__5.jpg

1984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消灭宜林荒山”的决定,至1987年植树节,全县宜林荒山全部绿化。1989年植树节,省绿化委宣布汨罗为“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市”,并授旗、树碑。

????.jpg

1987年9月23日,国务院国函〔1987〕160号文批准,同意撤销汨罗县,设立汨罗市(县级),以原汨罗县行政区域为汨罗市行政区域。下年1月1日,城区举行近10万人参加的建市庆祝活动。

1988?5?19???????????????????????????????????.jpg

1988年5月19日,在全国化肥工作会议上,汨罗氮肥厂被授予“全国先进小氮肥企业”称号。

1993年5月,白水镇瓜子开发集团5个月销售葵瓜子3000多吨。该镇30多个瓜子加工厂,从业人员达2500余人,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年末,全市饲料工业发展到22家,涌现出希望、天盛等名牌产品,年销售总量30.43万吨,产值5233.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8.7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长乐、汨罗等10个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城郊乡突破3亿元。

1.jpg

大荆界碑水库网箱养鱼

8.jpg

蔬菜基地

7.jpg

养猪场

1995年,全市财政收入达10098万元,成为岳阳市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全市出栏肥猪121万头,人均出栏2头多,名列全省第一,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地位。

是年 汨罗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水稻机械化第一市。

(三)建设美丽乡村,农民快步迈上全面小康之路

近年来,汨罗以城乡融合为引领,把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手棋”和突破口,狠抓美丽乡村建设,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倾斜力量和资源,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把农村建成广大市民的幸福家园、休闲乐园。

??2.jpg

蓝莓基地

7???????????????????.jpg

全国首次优质稻田间拍卖活动在汨罗举行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广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紧盯市场需求,以水稻、蔬菜、油茶、茶叶为重点,创建高产示范基地6个,发展特色种养基地5个,播种粮食115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50万吨以上。整镇推进,一村一品,做强罗江杨梅、神鼎蓝莓、玉池山珍等特色产品,创建西长富硒大米、大垅蔬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鼓励集中流转土地,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0户以上,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

11568773527_.pic_hd.jpg

????.jpg

大力实施“一县一特”战略,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延伸发展 “汨罗粽子”“长乐甜酒”两大地理标志产品,把特色农产业作为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新业态,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12???????????????.jpg

集中规范建房点汨罗镇武夷山村

??????????.jpg

瞭家山社区集中建房点

???????????.jpg

环境美如画,村民乐开花

??????.jpg

武夷山村舞龙

提高宜居程度。把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手棋”和突破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镇区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全面规范村民建房,让乡村布局更美。推进村庄污水无害化处理试点,实施“厕所革命”。支持各镇建好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站等设施,引导群众分类减量、就地消纳生产生活垃圾。保护传统民居,彰显田园风光,让乡村风情更美。推进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升级村电网,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0万人,通过接续努力,让广大群众走上平坦路、用上稳压电、喝上放心水,让乡村生活更美。

???.jpg

新市镇

??????.jpg

弼时集镇全貌

????????????????????????.jpg

古培镇古培塘村保洁员将可回收资源送至村级分拣中心

优化乡村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抓好示范带动,增强镇村干部主动服务意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鼓励非公组织、公益团体和社会能人参与乡村治理、发展公共事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治陋习、树新风,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宣扬善行义举,倡导勤劳节俭、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来源:汨罗融媒体

编辑:田顺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