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江豚”“青螺”……充满岳阳元素的岳州窑产品。
岳州窑作品之《洞庭渔歌》。
红网时刻岳阳9月4日讯(记者 叶芬 通讯员 冯亮)胎质细腻、灰白,器形厚重,敲击有金属般声音,瓷化极高,青瓷开片,造型古朴美观、光洁,釉下荧光闪烁,玻璃质感强……这些描述的正是岳州窑的独特之处。9月5日,“祖国长盛·非遗常青”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之“非遗盛宴·见非遗”中,岳州窑烧制技艺将现场演绎其千古传奇。
唐人陆羽所著《茶经》中,对岳州窑推崇备至,将其列为唐代最有影响力的六大青瓷窑场之一。作为其重要产地的湘阴以及巴陵(岳阳)等县在唐朝时隶属岳州,故被称之为“岳州窑”。其釉薄而质细,垂釉如泪,青莹似玉、玻璃质极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陆羽赞之“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从文献及考古信息方面考量,岳州窑陶瓷业自汉至五代十国,辉煌了一千多年,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岳州窑是“最早的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彩”,“四最”记载了其持续千余年的风光。然而,自宋代伊始,曾作为湖湘文化代表之一的岳州窑,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上世纪50年代起,沉睡千年的岳州窑才得以重见天日。2016年,岳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国最早的瓷器都是单色的,但岳州窑大胆创新,在汉代就尝试给青瓷加上褐彩,这是个划时代的创举,从此瓷器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岳州窑器物呈豆青、浅黄,釉下点彩呈褐色,有的器物口沿均布点彩,有的器物周身几何对称点彩等,这些创新后来的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奠定了基础。
湘江流域是湖南陶瓷生产与销售的大本营,所谓“湘彩天下”大抵离不开湘江流域,岳州窑更是其中一个亮丽的闪光点。岳州窑是湖湘文化的精华,是岳阳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9月5日,岳州窑烧制技艺将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和领略岳州窑的无穷魅力和风采。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叶芬 冯亮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