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庭先锋”助力古街焕新颜——党建引领省旅发大会首开区重点项目建设调研走笔

图片

图为洞庭南路改造工地建设场景。

四月的巴陵大地,春风裹挟着泥土与汗水的气息,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工地上不断升腾。机械臂起落间,青砖灰瓦的历史建筑慢慢褪去岁月的斑驳;脚手架林立处,熠熠生辉的鲜红党旗不断凝聚攻坚的合力。

这里是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首开区重点项目的建设现场,这里是共产党员示范带头勇于担当的攻坚战场。来自项目指挥部、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和属地街道社区的党员同志正以“白加黑”“5+2”的奋斗姿态,在古街修缮与城市更新的建设现场澎湃“红色力量”。

临时党支部奋战一线:党旗所指皆为阵地

4月22日,洞庭南路东、西侧改造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扛旗攻坚,勇当旅发大会急先锋、排头兵”“铆足干劲、大干快上、分秒必争、奋勇争先”“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冲锋陷阵、敢于攻坚克难”的横幅映入眼帘。

走进一旁的首开区项目部临时办公室,墙上“决战40天”进度计划表被红笔圈满关键节点,“每日晨会、任务倒排、现场督导”12字工作制度牌格外醒目。靠墙摆放的一张张行军床和一箱箱方便面,显示出“三班倒”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市城投集团在牵头负责的4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其中首开区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统筹首开区提质、洞庭南路东、西侧3个项目,12名党员来自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带领着近千名施工队员奋战在沿湖3000多米的各处工地上。11名党员组成的攻坚先锋队随时冲锋在第一线。

每天早上8时,11名攻坚先锋队队员准时集结,对照倒排工期表逐个领取任务;到了晚上,工作例会雷打不动,每名队员逐个汇报当日任务完成情况。

上午10时,攻坚先锋队队长张俊杰接到党员技术骨干彭苗报告,春风街一处刚刚完成墙体墙面改造的房屋墙角发现裂缝且有气泡。张俊杰现场查看后,马上组织参建各方碰头对房子结构系统进行分析,统一意见后立即安排专业团队进行地基注浆处理。

“叮铃铃……”正在碰头商讨的张队长的电话又响了,A48栋房顶钢管加固遇上难题,他又一路小跑赶往现场。

图片

“在这里,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必须肩负起攻坚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张俊杰介绍,洞庭南路东、西侧项目位于巴陵广场南侧,涉及各类建筑144栋,主要进行建筑修缮、房屋加固,并对景观、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每一栋楼,每一个施工点,都有先锋队党员分片负责,明确了责任人。

“党员就是要在最难的地方‘钉钉子’,”张俊杰拍着沾满灰尘的工装,“建设现场是考场,我们的答卷就是让古街焕发新生。”

“临时支部不‘临时’,党旗插在哪,攻坚阵地就延伸到哪。”支部书记徐贤德介绍,省旅发大会首开区重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只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争取最大的支持、凝聚最广泛力量、跑出最快加速度。

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就是破题密钥

4月21日雨夜,彭苗一夜未眠。

虽然天气预报早就做了提醒,也做了应急预案,但从雨下下来的那一刻,彭苗的心就一直悬着。“洞庭南路东侧A48栋房屋钢管加固工作进度耽误不得,持续大暴雨势必会影响作业。”彭苗一边盯着窗外,一边喃喃自语。

终于熬到了早上,雨势渐渐小了起来,彭苗喜出望外,立刻与工人们一起披着雨衣搭建遮雨棚并指导作业。

在彭苗和队员们的努力下,钢管加固进度每天推进20%。施工员指着屋顶飘扬的党旗说:“看见红旗,就有力量,再麻烦的问题也能解决。”

图片

在洞庭南路这场“修旧如旧”的战役中,144栋建筑如同凝固的历史书,改造施工需要尽量保留每一片旧瓦、每一道木梁,“党员红”始终是现场最亮眼、最可靠的底色。

春风街是洞庭南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是上世纪60年代的苏式建筑,提质改造既要保持外形,又要保留历史痕迹,难度非常大。为了原瓦屋面得到保护,改造不能和原历史有违和感,临时支部每一个党员都轮番上阵,带领施工人员小心翼翼把旧瓦拆下来,编号、清洗、修补后再按原位复原。

为给历史街区注入新活力,首开区临时党支部决定在A48栋与A46栋楼顶新增观光天桥。这意味着本就紧张的工期要再压缩,且古街狭窄的道路让大型机械难以进场。

“旅发大会不等人,办法总比困难多!”攻坚队长张俊杰带着队员手绘效果图,逐户沟通施工细节,争取居民的理解,保障顺畅的施工环境。

1991年出生的任凯是支部最年轻的,却有着“老江湖”的协调能力。居民因施工积水上门“扯皮”,他递上热茶耐心解释;商户担心装修进度影响开业,他带着设计图上门沟通。两个月走坏两双运动鞋,微信步数日均2万+,这个自称“打杂”的小伙,硬是把10多家单位的协调工作拧成一股绳。

“上次回家,女儿说我晒成了‘黑煤球’。”任凯笑着指向正在搭建的人行天桥说,“但等她暑假来玩,就能骄傲地说‘这是我爸爸修的’。”

图片

暮色四合,临时党支部办公室的灯光依旧通明。12名党员围坐在例会桌旁,系统总结当天工作进度,协商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社区党员拧成“一股绳”,让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进度在一线推进。

数据无声,却见证着红色力量:首开区提质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洞庭南路东、西侧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82%,4月30日街区氛围精彩呈现、5月15日全面竣工的承诺正逐步兑现。

民心点亮老街巷:党群同心共绘新篇

越是下雨,梅溪桥社区老党员聂洪寿反而越是忙碌。“我要上街察看路面是否有积水,分析管道铺设是否合理。”

聂洪寿是梅溪桥的老居民,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最为熟悉。尽管步履蹒跚,聂洪寿却毫不在乎,为了改造工程快速顺利推进,他义务当起了顾问,每天行走在施工一线。“我是共产党员,必须示范带头。”

“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信仰,更是使命的召唤。”看着聂洪寿如此坚持,子女们也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慢慢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

“老港务局宿舍楼地基向东一米多的地方,就应该是以前的污水处理管……”在管网铺设过程中,这位梅溪桥的“活地图”总是在现场,向施工人员指明下水道管网的走向、消防水池的分布,为施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看着老街改造一天一个模样,老人十分欣慰:“我在这住了一辈子,看着老街区变美,比啥都高兴。”

群众的支持,是攻坚最坚实的后盾。

在梅溪桥社区“暖心驿站”,社区工作人员贴心准备了凉茶、充电器、雨伞、水杯等,让施工人员随时有地方歇脚。

街区的整体改造,也触及沿线商家的利益,不愿搬迁是项目启动之初的最大阻力。“我是党员我带头!”关键时刻,党员商户方继强站了出来,第一个带头签约腾房,主动配合改造工程。在他的示范带动下,20多家沿街店铺陆续加入,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

老方说,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现如今看着这里一天天的变化,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政府为我们造福呢。街道变美了,我们生意才会越来越好,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当第一盏仿古路灯在洞庭南路点亮,古街的青砖黛瓦与现代亮化交相辉映。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对初心使命的践行。奋战在首开区项目工地的党员深深明白,他们修缮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城市的记忆;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工期,更是对人民的承诺。“红色引擎”驱动古街蝶变,“洞庭先锋”助力古街焕新颜,旅发大会的重点项目正从图纸变为现实,而那一面面飘扬的党旗,终将见证老街区的华丽转身,见证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作者:陈智慧 摄影记者 彭正阳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