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
此次获得认证的9地分别为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湖南岳阳。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被《湿地公约》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成就。获认证城市不仅湿地资源丰富、景观独特,其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也得到良好保护。
《湿地公约》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在颁奖仪式上表示,缺乏规划的城市扩张导致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空气和水污染加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奥尔德斯说,为应对这些挑战,《湿地公约》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机制,以鼓励城市保护湿地,并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可以充分发挥湿地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增进民众福祉。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目前已有172个缔约方。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凸显湿地在维系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气候韧性中的关键作用。
7月24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正式授予全球31个“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岳阳市凭借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上榜。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也代表着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岳阳,这座依水而生、傍水而兴的城市,湿地资源得天独厚。其坐拥163公里长江岸线,占湖南全部长江干流;洞庭湖水域面积的60%以上也在岳阳境内,达1600多平方公里,境内还有28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这些丰富的水系构成了总面积达2852平方公里的湿地,湿地率高达19.19%。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涵盖湖泊水面、河流水面、内陆滩涂等7种类型,湿地率和湿地保护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远超“国际湿地城市”提名认证指标要求。
岳阳不仅湿地面积广阔、类型丰富,其湿地保护地体系也十分完善。全市共建有14处自然保护区、6处湿地公园等总计46处保护地,通过水源保护区等7种保护形式,湿地保护率达67.27%。在这些湿地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仅鸟类就有378种在此栖息繁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 种,二级保护鸟类74种。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我国首批六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和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在全球生态保护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岳阳的湿地保护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来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岳阳便启动了湿地保护工作,成立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此后,岳阳市在湿地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成立岳阳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将湿地保护、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高位推动与统筹协调。在法治保障方面,市人大先后立法《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和《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2 部法规,市、县两级政府出台了13个与湿地保护有关的规范性文件,让湿地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岳阳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湿地资源愈发丰富,湿地物种数量稳步增加,生态品牌也逐渐在国内外打响。如今,岳阳的 “洞庭湖国际观鸟节” 已成为知名品牌,冬季到洞庭来观鸟的理念深入人心,岳阳也因此荣获 “中国观鸟之都” 的称号。南湖、东风湖和王家河等城区湖泊河流,经过综合治理、湿地修复和景观改造,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升,还成为岳阳市文旅发展的新引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此次荣获 “国际湿地城市” 称号,对岳阳而言,不仅是一份至高荣誉,更是一张耀眼的 “国际生态名片”。这将为岳阳带来更多的国际关注,吸引全球目光聚焦这座美丽的湿地之城,也将为岳阳创造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在湿地生态保护、科研交流、生态旅游等领域与世界接轨,推动岳阳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湿地大市,岳阳不会满足于现有成绩。未来,岳阳将以此次获得 “国际湿地城市” 称号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更好地统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进一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通道。通过不断努力,让岳阳的湿地资源持续造福于民,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更多的 “岳阳经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画卷。
资料来源:新华社 岳阳市林业局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编辑:廖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