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汨罗市罗江镇有一位“新农人”,深耕沃土,科技种田,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向铁青:现在我们都是机械化操作,一台收割机一个人每天可收割60亩以上,我们的收割费也从原来的120元每亩降到了60元每亩,实现了人不下田、谷不落地,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7年,向铁青从城里辞职返乡,投身农业生产至今17年。从开拖拉机、收割机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开始,至今成立罗江镇惠农服务中心,年种管大田达2万亩,引领创办的合作社先后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向铁青:我们现在所有农机保有量178台,可以全程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防治、代烘干、代销售等“十个”流程的服务,农户可以选择我们全程的服务,也可以在中间选择我们的单项的服务。
向铁青:这是水稻育秧高速播种流水线,它总长30米,从摆盘、铺土、消毒、播种、洒水、覆土、叠盘再到码垛,每小时可完成2000盘,平均1.8秒播1盘,相比传统的流水线播种,速度提高了两倍以上,人工由传统的6-8人减至4人。人工成本降下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
向铁青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汨罗市专业化育秧中心。建有轻钢结构厂房0.54万㎡、连栋薄膜温室6万㎡,配备播种流水线、码垛机器人、全自动秧盘输送带、自动喷灌器、智能管理系统等设备,日育秧能力1400亩,年服务大田面积20000亩以上,是湘北地区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专业化集中育秧中心。
农户:我平时在向总这里打工,每个月可以拿个四五千块钱,我家里的田也是向总在种,我们周边很多外出务工者,土地已经流转出去了,直接收租金。
向铁青:农户将他们的田地交给我们托管,同时他们可以在我们这里做普工和技术工,另外工作时间他们也有得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2年开始,汨罗市大力实施“小田改大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两年来,罗江镇建设“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近2万亩,小田变成连片良田,更适宜连片种植。
向铁青:改田过后,我们加速了育秧设施化、全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每亩降本增收300元以上,让我们种粮也更有信心了!
2024年,罗江镇罗江村、罗滨村承担了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样板区建设,示范推广稻种植面积10000亩。
由湖南农业大学夏茂教授“揭榜挂帅”进行技术指导,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侧深施肥、统一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统一物化补贴,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和冬季种植油菜的“五统一、两利用”生产技术模式,项目预期达到水稻双季亩产1100公斤,油菜亩产100公斤。
近两年来,水稻育秧+辣椒周年栽培综合利用技术成为汨罗发展设施农业的“专门定制”,由农业农村部外援专家、省科技特派员王安华研发,可提升育秧大棚每亩年综合收益近2万元,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家门口就业”。
罗江镇共有耕地7万多亩,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58个,粮食年产量达4.82万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8.7万亩、总产超过41.2万吨,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断巩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不断增强。
农业强则国强,农业兴则国兴。汨罗市以“新农人”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让“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身手!不断夯实农业根基,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道上正阔步前进!
来源:岳阳市委宣传部
编辑:刘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