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以师者之光点燃梦想之光 激活重振教育雄风源动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专章部署,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其中教育强国摆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微信图片_20230908092351.jpg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8日上午,岳阳市隆重表彰全市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市委书记曹普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问候,向受到表扬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主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涛宣读表扬决定。

微信图片_20230908162456.jpg

大会对“十佳”书记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进行了颁奖。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本次大会,所有在家的市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政府、政协联系分管领导,以及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同时还特邀了从教30年以上在职教师代表参会,规格之高,在岳阳尚属首次,目的就是要在全市上下树立潜心育人的鲜明导向,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好推动岳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奠定一座城市的基因。

岳阳自古就是一方崇文重教的沃土,岳州文庙、金鹗书院、湖滨大学等,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岳阳素质教育风靡大江南北,高中教育省内闻名,高考达线率、录取率屡创历史新高,考入清华北大的最多时有24人,但最近这十多年,岳阳教育与周边地区和省内市州出现了一定差距。

从近两年特别是去年开始,岳阳教育又重新发力、蓄势突围,市委明确提出“重振岳阳教育雄风”,得到了全市上下的积极响应,打出了一套系统周密的“组合拳”,取得明显成效。

微信图片_20230908162117.jpg

一是聚焦政策引领,推动思想认识新提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心”“教育是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潜力所在、支撑所在”等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市县两级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加强谋划、深入调研、严密督导、聚力解难,全市形成重教、思教、议教、办教、兴教的浓厚氛围和革新气象。

二是聚焦短板攻坚,推动办学条件新改善。

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三年集中攻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大片区三年行动计划”,市一职与开放大学两校搬迁共建,64所小规模学校撤并、246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全面完成,岳阳学院明年秋季开学招生,全市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均衡发展提质增效。

三是聚焦改革赋能,推动教育活力新集成。

持续巩固事权下放成果,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化职教集团改革,研究出台教师奖励资金办法,全面推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大力气调整市一中、市十五中、岳阳中学、市十四中和市一职专等领导班子;有序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湘阴县171名正副校长实现“竞聘上岗”,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

四是聚焦口碑重塑,推动教育质量新突破。

实施幼教“童升”、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四大教育提质工程,中考成绩总分不合格学校由2020年的75所、2021年的42所、2022年的25所减少到今年的13所,高考本科上线率稳步提升,600分以上考生同比提高0.54个百分点,空军航空大学、海军航空大学在岳阳市录取人数排全省第四,8所中高职和25个中高职专业群入选全省楚怡“双高”“双优”建设单位,人民群众对岳阳教育的评价口碑有了新的变化。

图片

曹普华讲话。

“教师节设在金秋九月,意味着这是一个总结过去、盘点收获的丰收之日;教师节放在学年伊始,代表着这是一个汲取力量、勇毅前行的奋进时刻。”曹普华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中领会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和教师队伍的神圣职责,更加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高质量教育助推岳阳高质量发展。

曹普华强调——

要锚定“一个目标”,全面重振岳阳教育雄风

虽然岳阳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要求还不适应、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抓教育的状态作风有待提升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症下药,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坚定不移重振岳阳教育雄风,让岳阳的教育与省域副中心的地位高度匹配,真正做到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要用好“两把钥匙”,全面激发教育强市活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关键在创新。今天的教育同过去相比,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要求、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用好改革创新“万能钥匙”,着力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源动力”“脑动力”“软实力”。

一方面,要坚持改革不停步。

要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中引领方向、树牢导向,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建立更加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防止出现“高智商的野蛮人”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引入竞争机制,放大“鲶鱼效应”,推动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人员动态管理机制。要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重构生态、回归常态,高度警惕“高分通胀”带来的教育“剧场效应”,坚决杜绝教育“内卷”问题死灰复燃。要在推动产教融合中突围破局、服务大局,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探索推行“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求突破。

要走集团化办学之路,让优质资源快速流通起来,打通学校间的“资源墙”,浇灌家门口的“大花园”,实现教育发展从“一枝秀”到“满园春”。要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智慧化,实现人人能学、时时在学、处处可学。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创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名优学校,培育一批学生特色团队,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格局。

要抓住“三个关键”,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效

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牵住“牛鼻子”,才能下活“满盘棋”。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效。

一要突出根本任务,做到立德树人。

紧紧扭住办课这个基础,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思政“硬道理”在学生脑海“软着陆”,把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溶到知识传递的“营养液”里,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添“回味”。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富矿”,弘扬城市精神,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始终聚焦育人这个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变“灌输式”“填鸭式”传统方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生长,自由丰盈地成长。要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公道对待学生、公平教育学生、公正评价学生,不以分数为学生贴标签,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让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都得到发挥,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天性都得到释放。

牢牢把握立志这个关键,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向阳而生,坚持爱国爱校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一开始就播下“强国有我、奋斗有我”的种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把个人志向与现代化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突出均衡要求,做到有教无类。

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完善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城乡中小学规划建设机制,该新建扩建的加快建设,该撤销合并的及时调整,更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秉持“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理念,持续开展办学条件改善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完成学位建设任务,逐步解决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

统筹各类教育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中教育更加优质、职业教育更有特色、高等教育做大做强、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让各阶段、各方面的孩子都能够各得其所、健康成长。

三要突出质量导向,做到学有优教。

探索学段衔接机制,积极探索贯通培养模式,总结推广市外国语学校六年一贯制等课改经验,打破基础教育各学段间的壁垒,以办学粘度提升教育效度。

创新团队育人办法,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大学区管理模式,建强市县学科教研室,成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联合备课组、教研联盟等,实行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做到资源共享、研讨共赢。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既大胆“请进来”,着力引入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协同协作、共建共享;又坚定“走出去”,加大外出学习培训力度,多渠道多角度为教育输送“养分”。

强化“四个保障”,全面浓厚尊师重教氛围

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础是最具后劲的基础,在教育上抢抓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要坚持“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让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组织领导保障要“心贴心”。各级党委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宁可缓修一段路,也要把孩子们的上学路、护航路修好,让他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宁可少买一台车,也要把孩子们的空调、电脑、实验器材配齐,让他们公平享受资源,快乐驰骋学习;宁可少建一栋办公楼,也要把孩子们的活动场所留足建好,让他们自由伸展、蓬勃生长;宁可少发一点项目补贴、岗位补助,也要为孩子们的身体营养“加餐”、为老师们的福利待遇“兜底”,让他们感到温馨暖心、幸福贴心;宁可少搞一些城市美化亮化,也要点亮孩子们的书香世界,让他们在安静舒适美丽的校园里放飞心灵、燃烧梦想。

要素支撑保障要“实打实”。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向教育倾斜,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和竞争机制,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特别要在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上多想办法,注重发挥乡贤乡友捐资办学的作用。

教育管理保障要“硬碰硬”。坚持用最好的干部抓教育,加强局、校领导班子建设。广大教育管理者要祛除“官本位”思想,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学校阵地,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守护好校园这片净土。特别要抓好校园安全,让学校成为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教师队伍保障要“力接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教风、正学风、树校风;加大定向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引进力度,积极稳妥消化现有代课教师;着力提升教学能力,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严格落实人才津贴、绩效工资、健康体检等政策措施,让广大老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会上,曹普华还向大家提出了四点希望:

一是心中要始终装着信念。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身体力行者,一定是埋头苦干者,一定是忘我工作者。要把职业当事业、把使命当生命、把梦想当理想,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以师者之光点燃梦想之光。

二是心中要始终装着道义。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要加强师德养成,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以人格魅力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三是心中要始终装着学问。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始终保持“读书状态”,追求“书香人生”,紧跟时代潮流,提升专业水准,加快知识更新、结构优化,及时“添水”“换水”,形成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最优秀的人教出更优秀的人。

四是心中要始终装着仁爱。要用师者仁爱让岳阳教育有温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爱心浇灌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努力做有尊严感、有责任感、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

图片

李挚主持。

李挚要求——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优先部署、对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对教育改革优先铺排,扎实推动教育向更优质、更普惠迈进;要切实关心教师,落实教师待遇,关爱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多为教师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要广泛深入宣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动员全社会热心支持教育、全民参与教育。

要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放松。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教育改革创新,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办出更多名校、打造更多品牌;要加快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可及。

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懈怠。

广大教师要坚守崇高理想信念,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理想信念的引路人、立德树人的践行者、传道授业的“大先生”、心怀仁爱的教育家,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大会对“十佳”书记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进行了颁奖,四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微信图片_20230908162457.jpg

市领导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并合影。

来源:岳阳发布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