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老城区: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古建筑

  (作者:许国明)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筑就了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而那些见证历史沧桑,凝聚民族智慧的中国古建筑却渐渐濒临消失的危险,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中国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檩、砖雕、木雕都是如此之美。体现出传统建筑艺术的营造之精、文化之浓、古韵之香。

  而在岳阳这地界,从不缺乏颜值爆表的古代建筑,它们用千年的时光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美。

  吕仙观

  藏在深山人未知

 

  ▶建于:唐末五代之后唐闵应顺年(公元934年)

  ▶地处: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白鹤山上

  在岳阳老火车站的“三角线”地方,有一位“藏在深山有所不闻的良家闺秀”,这就是风景和庙景都区别圣安寺的吕仙观。这座寺庙,它位于洞庭南路的洞庭湖畔白鹤山上,确切地说在古迹的慈氏塔南侧不远。  

 

  吕仙观原名吕仙亭,又称过仙亭,位于洞庭南路白鹤山上。关于吕仙亭的来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吕洞宾三醉岳阳人不识,一日,酒醉卧于城南的一棵柳树下休息,还未坐稳,便有一白发老翁从树上一跃而下,自称老树精,并尊他为上洞八仙吕祖,求吕祖度他成仙。  

 

  吕祖念他虽非人类却也结了善缘,便赠仙丹一粒,且题诗一首:“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当时的岳州知州李观特意到城南白鹤山访察,感觉这是吕仙显圣,便命人在白鹤寺侧的古松树边建了吕仙亭,让人们记住这段离奇的往事。这就是吕仙亭的来历。  

 

 

  现在的吕仙观,直可谓是“旧貌换新颜”。其主殿为三层混凝土框架,仿古建筑,五脊顶,高20.5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一楼吕祖殿,二楼玉皇殿,三楼三清殿。三层殿上下雕龙绘凤,斗拱重檐,古色古香,神采飞扬。  

 

  后又修建了真武殿、天师殿、山门、斋堂、放生池、客房十二间等。还建有后土殿、吕仙亭、娘娘庙、灵宫殿等,形成一带古建筑群,气势壮观。现在的吕仙观是绿成荫,树成行,古庙换新容。

  乾明寺

  风雨乾明寺 积淀两千年  

 

  ▶建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之间

  ▶地处:岳阳市金家岭

  巴陵乾明古寺,始建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至少帝光熹元年之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据各种志书录,自东汉至明清达1500余年间,曾先后有三朝皇帝(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亲自为巴陵乾明古寺亲书御匾,并颁发诏书。同时,巴陵乾明古寺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培养了大批高僧,并成为了国内佛教界一大批著名大德高僧的道场,而且还是历代名宦,文豪皆虔诚入寺拜谒或铭文立碑之圣地。  

 

  自唐以来,乾明古寺一直与“潇湘六刹”闻名遐迩于中华大地。因此,才有“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之说。至宋庆历年间,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巴陵城才具“北有名楼、南有古刹,遥相雄峙于洞庭”,故才使巴陵有“粤之荆湘,山水优长,惟岳之阳”之胜景。  

 

  上世纪80年代,岳阳市委、市政府对这座古寺以极大的关怀,将原来寺庙一块荒芜之地拨给了寺庙。虽然其占地不到原有的三千分之一,但两千年的古寺终可有了栖生之地。后又僧众和香客又重修殿宇,饰琼楼,拓斋房,肖五十应真(罗汉)于其上。故,古寺乃香火重旺。寺庙建成当年,就被湖南省宗教局第一个在岳阳授予“湖南省重点宗教场所”的牌匾。

  慈氏塔

  远望君山好似青螺浮水上

  近观宝塔犹如嫩笋插江边  

 

  ▶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14年)

  ▶地处: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湖边西南

  慈氏塔耸立于岳阳城南,西临洞庭,北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望,同浮游水面的君山一起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慈氏塔原名慈氏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由于地小人稀,宝塔只修了一半,捐款便用完了。这时,附近一位勤劳善良的寡妇——慈氏,世代以捕鱼为生,洞庭湖的狂风恶浪吞没了她的亲人,仅剩她孤苦伶仃。为了修塔镇妖,解救黎民,她把多年积累下来养生防老的全部家财都捐了出来,使宝塔得以修建完成。修建时,又日夜守候工地,为工匠们烧茶送水。人们为了纪念慈氏,便将塔命名为‘慈氏塔’。后人还在塔附近修了一座慈氏庙,奉慈氏为神,人们常常前往焚香跪拜,以酬德心。”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治理洞庭湖,过上美好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座塔十分美丽,塔高34.575米,共7层,塔形是按唐朝开国元帅尉迟恭的兵器雌雄鞭的模样修建的,平面成八方形,塔基占地面积46平方米,从下至上全部用薄青砖砌成实心建筑,为砖石结构。塔上的铁顶!有2吨多重,6根铁链从顶部直贯塔基,起避雷和稳固作用。  

 

  塔从第二层起,每层的四周有小佛龛共28个,佛龛里安放着石雕佛像,所有佛像的像座和塔的飞檐上装饰有莲花浮雕,每层的檐角上悬吊铁钟。高拔挺秀的慈氏塔充分体现了南宋建筑艺术风格,为湖南省现存的最早古塔,1956年即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击巷  

 

  ▶建于:明朝初期

  ▶地处: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

  岳阳老街的“游击巷”在慈氏塔以北约150米处,巷口正对着“乾明寺”(岳阳三中)那条街。顺着狭窄的游击巷往下走约200米,就到了沿湖货运铁路。据文献记载,游击巷则是此处曾设游击署而得名。  

 

  岳阳古城在清代有“36巷”之说,街巷名称来源,一是出自寺、庙、宫、观、塔、桥、亭等古建筑;二是以官署命名,如竹荫街原名县前街,是因原县署在此而得名,游击巷则是此处曾设游击署等;三是以经营特色而得名,如茶巷子、油炸岭等;四是因居者姓氏而得名,如金家岭;五是因地理方位形状得名,如南正街、羊叉街等。另有因山名街的“天岳山街”;因处儒、释、道三教寺观之侧而命名的“三街坊”等。

来源:岳阳市政府网

作者:许国明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