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季度居民按揭贷款 快速增加致杠杆率上升

  “2017年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有所上升,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还要警惕‘花样翻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晶在21日举行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上表示。

  张晓晶介绍说,2017年一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上升趋势较为平稳,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上升所致。

  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6年年末的44.8%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46.1%,上升1.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居民部门贷款的同比增速达到25%,中长期贷款的增速更是达到了31%,达到近两年来的最快增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房地产交易量的上升,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加。

  “在政策趋紧、房贷限制趋严的情况下,一季度居民加杠杆态势应有所抑制,但并未在数据中反映出来,”张晓晶认为,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调控政策对房贷的影响或存在滞后效应,前期高企的商品住房成交量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存在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部门加杠杆有可能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

  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1.2%。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则从2016年末的由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这两种口径的金融杠杆率,基本上是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左右。“金融部门去杠杆明显。”

  张晓晶提醒,虽然地方政府显性杠杆率有所回落,但隐性债务却仍在不断增长。这些隐性债务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花样翻新”的替代性融资方案,比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尽管中央连发数个文件禁止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了终身追责,但恐怕还是屡禁不止,旧马甲换新马甲。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要干事,却没有合理合法的足够资金来源。因此,在加强政府监管、强化问责机制的同时,还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推进深层的体制性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央地间财政关系安排、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等。(金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