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我随楼区支教队一同来到了革命老区平江县,并被派到了平江县西北的最偏僻的山区——板江乡中心小学。
来到这里后,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并兼四、五年级﹙各两班﹚思想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学负担重,住宿也很艰巨﹙夫妻两人住在不到十二平方的教室旁﹚,望着教室45名稚嫩而又渴望求知的山里孩子,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去了。
但是农村小孩与城里相比,有着较大差别:其一适应不了我的教学,其二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其三下课后像脱缰的野马,一窝蜂全跑了,上课后才匆匆忙忙跑到教室。面对这种现象,我改变教学方法,上课时以适应他们的方法去教,下课后主动和孩子们交朋友,跟他们一起交心、聊天,并买来一些玩具和他们一起玩耍。这样,上课、下课我就和他们在一起。

记得去年下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班里一个学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旁边,有时一个人自己玩,甚至一个人呆呆地在墙角边发愣,目光呆滞,精神萎靡不振,整个人都是蔫蔫的,看到后我心里隐隐灼痛。于是,我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可他也无动于衷。放学后我跟着他回家,到家后才了解到:他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一年到头就是春节在家过几天,他由在家的奶奶照看,养成了孤僻、抑郁的性格。父母打来电话他从来不接,跟父母非常陌生,特别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回到学校,我多次和他交谈,和他交朋友,课堂上只要他举手就一定会叫他回答问题,只要发现一点点闪光之处就立刻表扬,让他克服胆怯的毛病,增加自信心。下课后,鼓励他与学生一起玩游戏、一起玩耍。慢慢的慢慢的看见他脸上有了笑容,人也精神了许多。为此,开展了一堂《我与父母聊聊天》的口语交际课,以此为契机,课堂上要了他父母的电话,打通了他父母的电话,让他接,由原来不肯接或一两话敷衍,到后束是无话不谈,而且还将在学校的一些趣事也说得爸妈听。上课也认真了,性格也开朗了。六一儿童节,他还主动要求参加了节目表演。
有一次,他爸爸特意打电话我说,一定要来看望我,是我改变了他儿子,使他儿子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
支教的路上,绵绵的师生情一直都在延续,爱的希望的种子正在发芽,静待花开。支教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是快乐的。它犹如一个麦田的守护者。

在支教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学会了奉献。支教活动教会了我许多。支教更使学会了吃苦耐劳;支教使我得到了锻炼,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支教更让我懂得了责任。
作者:岳阳楼区东升小学赴平江支教老师 李乐荣
来源:岳阳教育体育
作者:李乐荣
编辑: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