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的盛宴!《花城》团队八景峒对谈韩少功

  红网时刻岳阳5月7日讯(通讯员  谢江)一个是国内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一个是享誉全国的当代作家。5月5日至6日,《花城》主编朱燕玲带领编辑团队一行从广州来到汨罗,探访韩少功,对谈“作家”“杂志”与“翻译”三大话题,在青山绿水之间,办一场文学的盛宴。

  

 

  韩少功(中)与《花城》团队在八景梓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霞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杨厚均,诗人、翻译家李以亮应邀参加,汨罗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舒文治,市文联、市作协以及部分汨罗本土作家和在校研究生一道聆听了访谈。

  韩少功:主张作家“往下看”,八景峒越待越喜欢

  久居“花城”广州的编辑团队几乎都是第一次来到汨罗八景峒,有如扑进了“画框”。 尤其是在参观完韩少功的“梓园”后,更觉是一个自然的美好存在。

  第一场对谈就围绕“作为思想者的作家”这一主题展开。

  “很高兴今天有很多朋友,希望你们知道汨罗这块地方,也喜欢它。”韩少功亲切地拉开了话匣子,聊知青岁月,聊文学创作,聊自己为什么回到了八景峒。

  

 

  《作为思想者的作家》对谈。

  今年是韩少功回到八景峒居住的第19个年头了!他说,倒不是为了收集素材,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每年有半年住在这里,越待越喜欢。”也不止为了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他发现和知识分子之外的人打打交道很有意思,农村农民的很多知识不得了,完全超出所谓知识精英的认知和关注范畴。“中老年农民就是半个医生。”

  “我主张作家‘往下看’。”韩少功说,尽管个人命运总是被时代裹挟,但人类很多知识本身是人民从底层创造的。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对人民、对沉默的大多数存有敬畏之心,为他们说说话、做点事。

  翻阅韩少功文学年谱发现,从早期的《月兰》,到《风吹唢呐声》《飞过蓝天》,到后来的《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到最近的《日夜书》……他一生的创作,都与农村息息相关,与农民紧紧相连。

  1968年,15岁的韩少功报名下乡,在汨罗度过了十年知青岁月,转眼已是半个世纪。1978年,韩少功离开汨罗进城读书,写作、办刊、讲学,万水千山走遍,寻找文学的根,成为一代名家。2000年,47岁的韩少功又回来了,迁入汨罗八景峒,迁入了他的第二故乡、文学原乡。2017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韩少功入校仪式暨创作四十周年研讨会上,文学大师莫言以打油诗赠予韩少功,最后两句是:“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

  三场对谈后,大伙心中的韩老师印象

  《作为思想者的作家》《从文学期刊到文学传媒》《“蓝色东欧系列”与中国当代文学》,《花城》主编朱燕玲告诉记者,三场对谈是团队精心策划的主题,“韩少功老师是大作家,翻译家,而且办过《天涯》杂志,我们有好多的问题想向他请教。”

  

 

  挑灯夜谈文学期刊。

  创办于1979年4月的《花城》是国内大型纯文学期刊,与《收获》《当代》《十月》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在当代中国文坛有着重要地位。虽与韩少功相识多年,但是朱燕玲是第一次来到汨罗八景峒。她说,此次汨罗之行,与韩少功老师三场访谈,收获了太多。“怎么当作家,怎么办杂志,怎么做翻译,韩老师对生活的理解、对写作的理解,给予了我们太多启发!”

  南京师范大学的何平教授与韩少功进行了两场对谈,关于写作,关于办刊。他认为,韩少功是一个词典型的作家,知识界研究韩少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得做出一本《韩少功词典》来呼应《马桥词典》。

  

 韩少功给读者签名。

 

  诗人、翻译家李以亮专程从武汉赶来赴第三场约。他说,这是圆梦之旅。这个从初中时代就阅读《月兰》《西望茅草地》等韩少功系列作品的超级粉丝,终于在这一次见到了心中的韩老师:“心里特别高兴!韩老师比我想象中的更大气、更从容、更有智慧。”

  “如果见到韩少功,你想问点什么?”出发之前,《花城》通过公众号向读者发出一条推送,引发广泛关注,短短两天收获百余条留言。这一场跨越千里的访谈,成为五月文坛一大盛事。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谢江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49/2018/0507/707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