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华能电厂项目落户岳阳
湖南电力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华能岳阳电厂一期建设工地中英专家在铺设电缆 方若欣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革 通讯员 蔡澍 杨伟 报道
个人小档案
张岳文,现年53岁,中共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自2007年至今一直担任华能岳阳电厂燃料部机修一班班长。先后荣获华能集团公司和湖南分公司 “四优共产党员”“湖南省实体经济企业优秀班组长” “岳阳市最美工人”等荣誉。
讲述大事件李鹏拍板华能电厂项目落户岳阳
长江之滨,洞庭湖畔,屹立着一座花园式的发电厂,这就是华能岳阳电厂。
徜徉在厂区,处处可见林木葱郁、草地如毯、花团锦簇;高高的烟囱静静矗立在长江边,洁净的烟气与渔歌互答,与碧水唱和;鲜花、绿树、厂房,在这里与蓝天交相辉映。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记者在电厂的绿色储煤场,见到了正在冒着酷暑检修的张岳文。有着30多年工龄的他既是建厂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说起华能岳阳电厂过往的那些人和事,追寻岁月痕迹,回眸曾经历程,张岳文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1984年9月14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向王震、王首道两位湘籍老首长写信,请求在石门县建一个7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和在岳阳化工总厂扩建5万吨己内酰胺。这封信被转给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之后,李鹏批示:“正英、周政、庆夫,湖南缺火电,岳阳扩建似应考虑,请你们在‘七五’计划中一并研究,同时考虑运输的可能性。”
9月22日,李鹏在京接见了时任湖南省政府副省长俞海潮等一行人,谈及建电厂一事时,李鹏指出:“石门、岳阳都可考虑,最好不开新点。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搞老厂扩建改造,我不主张搞石门,没有工业基础,岳阳条件好得多。”
1985年7月上中旬,时任水电部副部长张凤祥、总工程师姚振炎等到岳阳、石门两地作实地比选性考察后,向李鹏及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写了《关于对湖南岳阳、石门火电厂建设先后次序的意见》,指出:“岳阳扩建符合华能办电宗旨,宜列入华能项目,在‘七五’期间迅速投产。”8月,李鹏批示:“我同意他们的调查,如果由华能办电应是投资省、见效快(最主要的条件),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的项目。石门可以列入‘七五’后期、‘八五’投产的项目,请你们研究处理。” 9月,水电部正式确定岳阳电厂扩建列入国家“七五”重点能源工程,纳入华能第二批办电项目。
1986年6月,国家计委正式行文批准华能岳阳电厂项目。至此,华能电厂项目落户岳阳正式确立。
1987年3月10日,李鹏在时任铁道部长丁关根,水电部副部长姚振炎,湖南省省长熊清泉,副省长陈邦柱,华能总公司总经理汪德方等陪同下视察一期工程建设工地,并题写了“华能岳阳电厂”厂名。张岳文回忆说,在全国电力供应紧缺的改革开放初期,李鹏总理提出“利用外资集资办电”的思路,
谋划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力企业——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从公司筹建到设备技术引进、从项目建设到投产发电、从赴美上市到集团重组,华能前行的每一步,都得到了李鹏总理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张岳文还特别讲起了一个细节。1986年12月,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就华能岳阳电厂引进机组邀请英国BB工程公司和GEC公司进行商务谈判,谈判地点在北京回龙观饭店。合同谈判从1986年12月至1988年2月,历时1年零3个月,前后进行了8轮谈判,项目达650项以上。1988年2月13日,双方在合同文本上进行草签;1988年3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英国GEC公司正式签订购进设备借贷合同。
在总代表会议的谈判历程上,开始是每星期一次,到调度紧张阶段,改为两天一次。几年下来,中方代表参加与英方历次总代会谈判多达200余次。经过3年多的艰辛奋战,土建、安装、专用煤码头及长江一级取水泵站等陆续完工。1991年9月11日和12月28日,一、二号机组分别投产发电。
“华能岳阳电厂的筹建过程凝聚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彰显了决策者和建设者勇于开拓、艰苦奋战的精神。”张岳文感叹。华能岳阳电厂的建成,使湖南电力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岳阳由此成为湖南电力能源大市而造福三湘。
2008年,湖南省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湖南电网遭受重创,全省负荷从1200多万千瓦降至350万千瓦。华能岳阳电厂按照华能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千方百计保证电煤供应,群策群力确保安全发电。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连续保持了机组日均100万千瓦以上的负荷,为湖南电网撑起了四分之一的发电量,而且煤炭库存稳定在1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火电厂之首,成为湖南电网的中流砥柱,为湖南省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年度,华能岳阳电厂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抗冰抗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0余载的岁月里,华能岳阳电厂投身改革开放的洪流,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锐意创新,激流勇进,卓尔不群,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辉煌业绩,创造了湖南行业内多个第一,在湖南电力发展篇章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个人小故事11年累计加班15000小时
在华能岳阳电厂,说起张岳文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声远播,不仅仅是无数奖章奖杯的获得,更主要的是他高度的敬业精神、精湛的技艺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机械检修是一个硬碰硬的行当,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必须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凭借专业扎实和技术过硬,才能打造一支精良的检修队伍。自2007年担任燃料部机修班长以来,张岳文带领他的团队大胆创新,一举攻克了双抓斗吊防脱防乱盘老大难问题,全面完成了输煤主干线犁煤器的技术改造,卸煤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十几年来,张岳文主动承担5台大型推煤机的保养大修,自主完成皮带计量实煤校验装置的安装投运,双抓斗吊钢丝绳防滑装置测量、设计、安装等等,他和他的团队每年节约检修经费达百万余元。2015年,他率领团队完成了进口碎煤机、斗轮旋转大轴承、C2皮带机减速箱三大项目的国产化改造,班组被授予岳阳市“工人先锋号”。
每一次的设备大修,张岳文总是冲在最前面。担任机修班长以来,有班员粗略统计过,张岳文每天加班只算2小时,11年下来累计加班时长不下于15000小时,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正常5年多的工作日。
数字是枯燥的,但透过枯燥的数字,可以见证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
记者手记新的征程新的跨越
盛世巴陵,钟灵毓秀;洞庭潮涌,鸾翔凤集。
30多年来,华能岳阳电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优化产业机构,进行了多期工程建设,不断做优做强;同时放眼高远,敢为人先,开拓了供热、光伏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华能岳阳电厂跃升到崭新的发展台阶。
华能岳阳电厂被省委、省政府誉为“湖南火电企业标杆”,先后荣获“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截至2018年底,华能岳阳电厂总装机容量254.5万千瓦,总投资99.6亿元(为华能与湖南湘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投资比例为华能55%、湘投45%),是湖南省目前投产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企业。华能岳阳电厂致力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8年,电厂累计发电量1519.22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费44.95亿元,为岳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能岳阳电厂,肇造至今,岁月峥嵘,承载“经济建设、电力先行”重大责任,科学发展,励精图治,延薪火相传;追慕前贤之道,秉承“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之理念,不断超越,保持领先。
新征程,新跨越。华能岳阳电厂永远走在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世界一流企业的路上。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刘革 蔡澍 杨伟
编辑: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