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壮丽70年 | 1958年,5000建设者鏖战岳阳造纸厂

1958年,5000建设者鏖战岳阳造纸厂

首产出纸被定为《毛泽东选集》专用纸

20190722072002580416.jpg

20190722072003354539.jpg

纸厂职工面向党旗和毛主席像表决心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梁

1956年10月,湖南省轻工业厅轻工局拟在湘北地区建一年产3.4万吨文化用纸的大型造纸厂,计划总投资3400万元,1960年7月15日投产,并编制了设计任务书。

这一设想得到了中共中央地方工业部的赞同,1957年11月,湖南省工业厅正式决定将岳阳造纸厂建在岳阳县城陵矶。

1958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建设岳阳造纸厂。

1958年6月12日,岳阳造纸厂基建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基本建设全面破土动工。总投资为3400万元,计划年产文化用纸34000吨。当年,吴进卿任政治委员,张月桂任指挥长。到月底,五千民工云集工地投入了紧张的建设战斗。

人物小档案

毛永荣,1939年11月3日出生,1958年10月招工进岳纸工作,1961年6月起在部队服役8年,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5月退伍复员在纸厂,曾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8次获评岳阳造纸厂先进生产者,在一线工作至退休。

讲述大事件

首产出纸被定为《毛泽东选集》专用纸

1958年6月,在离城陵矶码头十余里远的洪家洲,随着1000多名机关干部、转业军人和民兵的陆续集结,这个沉寂多年的小山沟打破了往日的寂静。

“同志们,建设岳阳造纸厂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一定要战天斗地,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在丘陵起伏的洪家洲,参加建设的师傅们一边挥锹铲土,一边唱着嘹亮的军歌。

大干快上,激情燃烧。当时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工作条件艰苦、大型设备缺乏,但怎么也挡不住至当月末集结的5000多名建设者的热情。

当时,按原定计划,工厂是安装两台日产60吨的纸机,但这两台纸机又有了援外的任务。后来,好不容易才申请到一台日产100吨的芬兰纸机指标。

百吨纸机运来了,就停在冷水铺车站,车站距厂区整整15华里,光部件就有993件,重量1754吨,运至冷水铺车站时分装在144节车厢内。机械设备精密性高,每件重量都以吨计,要把这庞然大物运回工厂,谈何容易。

筹建处副主任崔继和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主动请命,带领160名学徒工顶着酷暑,奔赴运输一线。

没有起重机,用木棒立个独脚扒杆;没有运输机械,就在包装箱底部垫上木头,用手摇绞车绞,一部手摇绞车不行,就用两部。

一连两个月,60个日日夜夜,他们一天也没有停歇。天晴,太阳把土块晒得像刀片;下雨,雨水又把土路泡得尽是泥泞。他们就在这刀片上、泥泞里奔走,一趟一趟硬是把这一千七、八百吨设备运回来。

一个个脚上划起了口,绞索在肩上磨破了皮,手上打起了泡。正是七月的天气,酷热难当,太阳像火似的蒸烤。饿了,塞几块饼干充饥;渴了,伸出舌头舔一舔嘴唇周围的盐汗。身上的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劳累了一天,回来却没地方洗澡,只用凉水抹一抹。这种盐渍渍的滋味,谁都不觉得苦,那满途响起的号子声,显示出人们大干社会主义的自豪和乐趣。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岳阳造纸厂工程停建。1964年6月,轻工业部下文,同意岳阳造纸厂恢复建厂。

战天斗地的劳动号子再一次在城陵矶洪家洲响起,吉林省石砚造纸厂、广州造纸厂、杭州华丰造纸厂等兄弟单位的300多技术员也带着一纸调令来到城陵矶,与留守的师傅们一起战斗。

1966年9月9日,纸厂筹建处收到轻工业部下达的通知:为了保证印刷毛主席著作用纸,岳阳造纸厂要加快进度,提前建成投产。

这是多么大的信任!这是多么光荣的任务!

为完成指示,筹建处与外来施工单位联合成立工程指挥部,部署了“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是在1967年5月底完成备料、蒸煮、洗筛、漂白工段的土建工程,9月份完成设备安装;第二个战役是从1967年7月开始,建成磨木浆车间,完成造纸系统的水、电、气管线安装和运输系统的建设。完成新铸造车间、铆锻焊车间的建设和设备安装;第三个战役是;主攻碱回收系统的基建和设备安装。

“共产党员,上!”为了按时完成“三大战役”,人们被一声声“共产党员,上”而感动。的确,这样的呼唤,从1958年创业开始就无处不在,曾激励了多少共产党员,也激励了共青团员和青年。

全厂上下齐动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干部、工人一条心,夜以继日,连续战斗。

1967年12月20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公司从芬兰引进的3940毫米百吨纸机(后定为一号纸机)开始载负荷试车。

主管生产的杨伯钧厂长和百吨纸机车间主任王文泰、工程师黄玉莹带领全体职工几天几夜没有合眼,试车终于成功,车速很快达到200米/分,当月产纸19吨。一举结束了湖南无凸版纸生产的历史,并成为当时要求最高的印刷《毛泽东选集》的首选专用纸,岳纸与红色经典就此结缘,让岳纸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1968年1月,机械木浆系统竣工投产。同年7月,岳阳造纸厂进入正常运营状态,企业开启发展新征程。

个人小故事

有事咱就抢着干

对于毛永荣来说,有幸成为岳阳林纸建厂的第一批员工似乎有点“幸福来得太突然”。

1958年10月一天,正在岳阳县新墙区参加大炼钢铁的毛永荣一如往常地往炉子里添加废旧钢铁时,远处突然传来工友的声音,“快到公社去哦,城里来人在那里招工。”

寻着声音,毛永荣三步并成两步跑进公社,只见公社办公室墙上已经张贴好了招工启事,原来是岳阳造纸厂在招工。没有太多犹豫,毛永荣迅速地报了名。

完成简单的招聘程序后,毛永荣从此与岳阳林纸结缘。离开老家新墙,毛永荣这一走就是近两年。从长沙三个月短期培训,学习理论知识后,他们这一批人立即辗转到武汉,登上毛主席曾经坐过的“江峡”号轮船,来到四川宜宾纸厂,进行实操学习,毛永荣操作的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碱回收。

1960年,在熟练掌握碱回收技术后,毛永荣终于来到自己的单位——岳阳造纸厂。“刚踏上城陵矶这片土地,眼前见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工厂还在建设中,机器还不具备开车条件。”回忆当时的情况,毛永荣显得十分激动。他介绍,虽然学了近两年的技术没地方运用,但当时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却时刻打动着他们这一批人。到的第二天,厂人事科就把他们分配到建设岗位开始劳动,砌砖的、搬水泥的、架钢梁的,每个人都干得不亦乐乎毫无埋怨,自己的忙完了,还抢着帮同伴的忙。

让毛永荣印象深刻的是1961年的腊月廿八,正当大家准备回家过年时,单身宿舍前听到有人呼喊,“火车拖来了四车皮钢板,城陵矶搬运社的同志放假了,同志们,赶快集合。”几乎是话音未落,只见很多宿舍门几乎第一时间弹开,有的刚打好背包也马上放下,跑步来到站台。一张钢板重的达一吨多,四节车厢的钢板,三十几名热血青年,硬是肩扛腰顶,一下午时间卸完。肩膀磨出了血泡,手也被钢板割伤,但没一个人放弃。“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有事就要抢着干!”毛永荣回忆道。

记者手记

苦干建厂 巧干兴业

一边听着老职工峥嵘岁月的回忆,一边感受着花园般的厂容厂貌。感慨可谓良多,其实记者的祖父和父亲两代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这众多建设者中的一员。岁月累积中,前辈的艰苦奋斗在此刻是这样的形象和生动。

从1967年第一张凸版纸成为《毛泽东选集》首选用纸,到1991年“岳阳楼牌”胶印书刊纸获国家金质奖章;从2000年资本重组整合资源、项目建设、A股挂牌上市,到2009年浆纸产能超百万吨,累累硕果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岳纸人的创业精神与豪情壮志。

奋进的步伐在岳阳林纸永远没有停歇。作为国内大型文化用纸、工业用纸、包装纸生产的传统纸企,其实岳阳林纸早在2000年就率先探索“林浆纸一体化”,造林百万亩,发展造纸绿色循环经济。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共同行动”的发展理念,岳阳林纸按照董事长黄欣的要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压缩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果断退出“新闻纸”“化学苇浆”的生产,搬迁子公司永州湘江纸业等,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苦干建厂,巧干兴业。采访中,记者还获得一组数据,2018年,岳阳林纸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其中生态板块实现净利润1.62亿元,占到净利润总额的44.38%。作为一家传统造纸企业,岳阳林纸从2015年开始,紧盯生态,主动转型,到2018年实现了华丽转身。自此,岳阳林纸在造纸板块奉献“绿色纸品”,在生态板块打造“绿水青山”,实现了“浆纸+生态”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来源:岳阳日报新媒体中心

作者:欧梁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