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的街河口。1949年7月20日,解放军就是从这里进入岳阳城的
解放军进城布告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颖
人物小档案
石措磐,1933年出生于岳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至1956年在岳阳市一中读书,其间,先后在湖南湘北建设学院学习、南京炮兵学院当兵。1957年至1976年间先后在市一中、岳阳县统战部和宣传部工作。1977年参与岳阳市委党校筹建工作。1985年担任《岳阳晚报》(现为《岳阳日报》)社长,1995年4月退休。
讲述大事件
作为学生代表
手执红旗欢迎解放军进城
1949年7月20日,是岳阳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
临湘、平江、岳阳、华容、湘阴(包括今汨罗市)等5县先后解放,并建立新的政权,沉睡千年的湘北大地苏醒了,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岳阳是湖南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她的解放,是湖南人民革命运动史上一页壮丽的篇章。
“1949年7月20日,是岳阳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眼烟云、短暂一瞬。但对一个参与和见证这次伟大历史变革的我,70年前的往事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当年15岁的石措磐是手执红旗欢迎解放军进城的学生代表。时过多年,记忆依然鲜活,石老回忆:
1949年,我刚15岁,是父亲卖掉一半口粮和一半住房才让我在省立十一中(今市一中)初五十三班占有一个座位的。当时我认定一个宗旨:拼命读书,学好本事报答辛劳的父母。但事与愿违,哪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你静心读书?蒋家王朝面临崩溃,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学校里的反蒋活动如火如荼。大字报、标语铺天盖地,各种演讲会、论坛十分活跃。记得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周淑华在课堂上公开朗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许多同学借屈原《离骚》发泄心中的怒火。
地下党通过学生自治会决定于4月30日,召集岳阳中学生开会、游行。那天,我们正上历史课,历史老师是李际闾校长夫人何老师,她早早把教室的门关得紧紧的。当集合哨声响起,我喊了几个同学不顾一切从窗户里跑出去参加游行,很快到了岳阳楼北侧空坪里,参加的有六所中学和洞庭路小学师生七八百人。
当游行队伍从洞庭路、南正街、先锋路、火车站到达梅西桥时,突然一群由淮海战役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官兵受伪专员王剪波指使,冲进游行队伍,用刺刀、棍棒、石块毒打师生,湖滨中学的肖曼老师被打得遍体鳞伤,手表、钱包被抢走,方维、王健等同学被打成重伤住院。
我和一群同学被逼到一个杂货店的后院,大家十分着急,这时,李际闾校长来了,他带我们穿过小街小巷,从汴河园回到学校。当时,岳阳一片恐怖,军警特务到学校抓人,见学生模样的人就抓。我们到普济医院看望受伤的方维同学,还要化妆去。
石老说,这次学生运动得到省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推动了岳阳反蒋活动的开展。商界也成立了工商自卫队,农村也纷纷组建武装自保队,维持乡村秩序,打击各种恶势力。地下党组织决定接收拥护党、拥护解放的敢于斗争的积极分子参加各种解放社。后来社员发展到千人,它对于岳阳的和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
当时岳阳县县长许新猷、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团长,抗日有功,抗日胜利后,不愿打内战,回乡务农。通过地下党组织谢介眉、周岳森、陈步凡、李晋秋等人多方工作,宣布和平起义,带领官兵、职员千人迎接解放军。
石老回忆: “七月上旬,四野46军159师475团从湖北孝感出发,向岳阳进军。7月17日,从蒲圻到临湘,19日到城陵矶,7月20日早上,解放军475团整队步行进城,司号员吹军号,宣传队敲锣打鼓,地下党负责人谢介梅、县长许新猷等各界人士打着红旗、放鞭炮,街上万人燃放鞭炮,从马壕迎接解放军进城,接着在观音阁举行大会,由民主人士周鳌山致欢迎词,475团团政委王衍铎宣布岳阳和平解放。7月25日,山西晋中地区南下工作队来岳,第二天接管县政府,新政权正式建立。赵冰岩为县委书记,罗西方为县长。”
“解放那天天气晴朗,冷暖适宜,解放军扛着枪全副武装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从街河口进入岳阳城。许多群众自发聚集夹道欢迎。有一些群众欢快地扭起了秧歌。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暴虐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终于被推翻了,中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石老说。
个人小故事
6岁被鬼子毒打
如今生活幸福
1933年,石措磐出生于岳阳县新墙河畔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他的孩提时代,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家乡遭受到日本鬼子侵略,民不聊生。
1938年11月11日,岳阳沦陷。日本侵略军在岳杀人放火,奸淫掳抢,无恶不作,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我不仅目睹日本人所犯罪行,还是受害者。在我6岁的时候被鬼子毒打,为了躲避鬼子的追杀,我被祖母藏于厕所阴暗逼仄的夹板缝隙中长达两个多月,那时的恐惧和惊慌成为了一辈子的阴影,现在依然经常失眠耳鸣。”
回顾童年,血泪交织。经历过多灾多难的幼年, 迎来了动荡与不凡的青年时代。他参加了当年的学生运动,并作为学生代表迎接了解放军进城。石老先后任岳阳县宣传部副部长、岳阳晚报社社长等职,直至1995年4月退休,为岳阳的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得了伟大成就,石老说:“从小时候的食不果腹、动荡不安到现在衣食无忧,我的生活与岳阳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越发体会到和平时代是如此珍贵,一样要好好珍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退休二十多年来,石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节目,阅读《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岳阳日报》等报刊杂志,摘抄重要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并坚持写读书心得。
“多读一点书、时时看报纸,就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常新,就可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就可以使自己自觉地与党中央、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石老说,现在岳阳正以“一三五”基本思路为指引,全力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昂首迈向高品质、独具魅力的大城市行列,作为一名老党员,看到岳阳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他由衷地感到开心和自豪。
记者手记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岳阳解放那天,沿着70年的“岳阳记忆”走来,宛如走进一条幽深的时空隧道,随着石老的思绪和记忆,远去的历史印象成为了最鲜活最真切最深厚的记忆。
古城巴陵,现代岳阳,从远古历史深处走来,历经2500年时光沉淀,展示了“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万千气象,擎起了“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精神丰碑,开创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锦绣繁华。2018年,千年古城岳阳进阶为大城市,标志着岳阳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站上新的台阶。岳阳在“一三五”基本思路的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架势已经拉开、态势加速形成。
采访石老回家的路上,我一路思绪滚滚,石老的经历和他对生命的诠释、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形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70年,从二十岁风华正茂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岁月无声地留下了痕迹。
随着老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生动描述的结束,我想他的记忆和故事积淀下来的又岂止是个人的喜怒哀乐,更有几十年风云及当中的社会变迁、民族命运以及岳阳发展的历史。
触摸历史的细节,方能知其深刻;年代虽已久远,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革命岁月虽已远去,但只要我们这一代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我们的传统就能历久弥新、价值永传。
来源:岳阳日报新媒体中心
作者:徐颖
编辑: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