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穿越千年历史长河,带你去看湘阴面的前世今生

编者按:一碗面,在流览尘封的湘阴历史中;一碗面,在生生不息的江湖韵味中;一碗面,在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中;一碗面,在经济繁荣的责任担当中。今天,小编读到湘阴籍知名作家李清明先生的散文作品《湘阴面》,就像是在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湘阴面,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引领读者穿越千年历史长河,只为去看你、去懂你、去品你、去想你、去爱你——湘阴面的前世今生。

????_20190122170348.jpg

在南洞庭湖边一个名叫湘阴的县城里面,闲住着一大帮像我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远方游子。乡友们见面,少在宾馆、酒楼,亦或棋牌、KTV、洗脚城等娱乐消遣之地,无需请,也不用约,清晨的某一刻,大伙却都能在县城中的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湘阴面馆里相遇相聚。原来,大家皆患有同一种病,还有同一相思……即为“乡愁病”,以及“湘阴面条之思”也。

散落在家乡县城大街小巷中的面馆,几乎都挂有“湘阴面馆”的统一招牌,为了便于区分,只是在招牌的前面分别再冠以“来哥”、“九哥”、“培哥”、“龙哥”、“伟哥”等名号。湘阴面从选面、选水开始,到和面、揉面、醒面、压面、切面、晾面,又到选料、煨汤,文火、武火,再到盖码(也叫菜码、卤子,或“浇头”)的搭配、烹炒,甚至于多达一、二十种配料、配菜的腌制、储存,还有碗筷的选择、消毒,桌椅板凳的式样、颜色等等,均有十分严格的规矩与讲究。

湘阴面从古至今,不断改良、改进,也不断提升与完善,一直以韧、筋、滑、酸、辣、香、色、甘、爽等特点越传越远,越吃越香。其价格也是从五元一碗起价,有十元、二十元至五十元、六十元不等……来哥、伟哥、跛哥与肉菩萨湘阴面馆里的面条,最贵的已买至一百五十元一碗了!且还供不应求,有时还要排队抢号。县工商部门的登记显示,目前一县之内,仅湘阴面馆登记发证的便有235家之多。真正的七步见面,十步闻香。至于延伸至岳阳、长沙等地的湘阴面馆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年,随着湘菜在全国各地的风靡与普及,国内大中城市中凡有湘菜馆的地方,基本上也都能寻到湘阴面馆的身影,闻到湘阴面条的香味。坊间更是有传:湘阴面,香天下,吃一碗,想五年哩。

????_20190122170520.jpg

久居他乡,操着一口总是想改却也老是改不掉的辣椒普通话,游离于俗世红尘,问及本人籍贯,答曰:湘阴。听者似乎大都会沉默木然一阵……当如数家珍般提及一组人名,几种食物,他们却又总会大声“啧啧”——“喔嗬”一番。人名,则指左宗棠、郭嵩焘、任弼时,还是舜帝南巡、屈原投江、杜甫垂钓,华国锋首任县委书记兼县武工大队政委之地;食物则直指曾荣获国家地理商标的樟树港辣椒、鹤龙湖的螃蟹、三井头的炖肠子、南湖的糍粑、三塘的藠头、西乡的姜盐豆豉芝麻茶;更有由湘阴人始创,却早已闻名全国的臭豆腐;当然更有才下舌尖,又上心间的湘阴面。有道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名气与思念,有时仅是一碗面条而已。

史料有载,面条源于汉代。先前的面食统称为“饼”,由于下面时必须将其投入沸汤中煮熟之故,因而面条又有“汤饼”一说。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与条状两种。当历史的车轮如同洞庭湖畔的水车,吱吱呀呀——呀呀吱吱般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与种类也开始逐渐增多。元代以后,面条的发展趋于成形,吃法也是花样繁多。又因面条既可主食,又可快餐,已渐渐为世人所喜爱。如此这般,便有人总结道: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

????_20190122170702.jpg

冬日的早晨,在位于城南的龙哥湘阴面馆,边聊、边看、边烤火、边吃完一碗汤清、面韧、码鲜、味香的炒码面,再至城北建设与装璜得有些像一本线装书型的湘阴县档案馆,在流览尘封的湘阴历史中,我发现,湘阴面的历史,几乎可以与源于中国北方的面条历史同步。但发展的轨迹与过程却明显有异:湘阴面走过的是一条由粗至细、由干到湿,再由简至繁、由细到精,又由营养饱肚,再到美观美味之路。其演化与进步,与湘阴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与文化有关,与山水有关,更与这片土地上多是生生不息的楚人性格有关。说一千,道一万,还有更重要的,也是无可否认的是:湘阴面几乎吸收与借鉴了中国十大面条的所有优势与优点。

家乡湘阴,地处湖南的中北部,湘江纵穿南北,资江横贯东西,两水尾闾在境内汇入洞庭湖;东边有山,西边有江,北边是湖,夏时三苗部落聚居,周时为古罗子国地,南朝置县,遂成“楚南首治”。县域称之为楚南,是指雄踞楚国南部,离楚国国都郢城(现属湖北荆州),水上直线距离仅四十公里左右,由南至北,穿越洞庭湖即至。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主人公芈月曾有一句较为经典的台词:汨罗江是我的故乡,久居深宫,我好想再回故乡看看啊……楚国于公元前1115年建国,由五十里封地发展至五千里江山,前后八百余年。楚国从小到大,由弱至强,越过的是一条典型的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与江河之路。史书有载,楚人喜高蹈、好巫祀,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颇具包容、坚韧、创新,追求极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与特征。这些溶于骨头与血液之中的文化与个性,恰好在对源于北方优秀面食的吸收、融会、改造、创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人曾颇为形象地将湘阴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喻成一个大写的“丫”字;左边经湘江,沿长沙、株洲、衡阳、郴州,可达广东、广西;右边经资江,沿益阳、常德、湘西,则可达云南、贵州;往下经洞庭湖,一路滔滔既可至岳阳、武汉,直达南京、上海;从岳阳的城陵矶溯长江而上还可以到达荆州、宜昌、重庆等地;曾在中国陶瓷史上创造了“七个之最”,即:最早的青瓷、最早的白瓷、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点彩、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在瓷器上开始压纹技术、最早有准确年代记载的窑址的湘阴岳州窑,百里窑城,上至长沙的铜官,下至岳阳的鹿角……这些也均以湘阴县城为中心,无数的船夫、樵夫、渔夫,排工、窑工、堤工、搬运工,以及生意人等均须在县城停船靠岸,吃面打尖,补充食品燃料,卸货装船,议价交易,静观水文气象等等……还有,湘阴县城距省会长沙仅三十公里,不但受大城市的饮食文化影响深远;更为主要的是,作为通往省城及直取岭南、赣南及西南的北大门,湘阴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_20190122170723.jpg

历史钩沉,较为著名的有: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屯兵军垦,剿灭了以钟相、杨幺为首的南湖洞庭农民起义军,原湘阴所属的营田镇便由此而来;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吴佩乎、张敬尧等军阀几乎皆是以岳阳、常德、湘阴等地为据点,与国民革命军进行拉锯战;抗日战争的三次长沙会战,次次皆经湘阴,日本鬼子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烧杀掠抢,几乎将湘阴县城夷为平地;清朝后期,左宗棠多次在湘阴故地招募“老湘营”的楚勇多达两万余人,为剿太平军,时而九江、时而安庆、时而武汉、时而杭州、时而南京;后左公又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出任陕甘总督,以兰州为大本营,战西宁、攻肃州、收伊犁……让湘阴子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南北东西。以上种种,或品或尝,或带或传,均为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陕西臊子面、武汉热干面、山西刀削面、重庆担担面,甚至北京的炸酱面、杭州的片儿面、镇江的锅盖面、昆山的奥灶面等中国名面传入湘阴,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与传授作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好武、抱团的湘阴排鼓佬,还有进行窑货贸易的窑工们,便在武汉的汉口码头与重庆的朝头码头,争有专门的船坞与地盘。比如武汉的热干面,湘阴的伙计们先是从《汉口竹枝词》中听到“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的赞誉;后品尝发现,先煮熟,过冷和过油后,再淋上热油、生醋、辣椒等调料,其面纤细爽滑有筋道,色泽金黄而香浓;重庆的担担面,面条细薄、卤汁酥香、香气扑鼻、麻辣爽口……十分吸引眼球的是,制作担担面无须场馆,挑着一担锅灶行走于大街小巷与集市码头,便可交易营生,其行头酷像故乡行走于大街小巷的“剃头挑子”。这些重盐、重辣、重口味,且相对于米饭,更容易制作与携带,还营养耐饿的面条,对于同样生活在大江大湖边,夏天炎热,冬天阴冷,且湿气重,干重体力活人多的湘阴来说,一经传入,便百倍钟情。

????_20190122170737.jpg

曾将湘阴面传至国外,1982年至1985年担任过援助坦桑尼亚专家组与驻东非大使馆专业厨师,现退休在家的县商业总公司老人杨建光告诉我,过去被称为“万窑坡”的湘阴岳州窑百里窑城的窑主招聘砍樵、踩泥、制砖、码砖、烧窑等重体力活的工人,不是先问你籍贯姓名,身体的好坏等等,而是直接将应聘者领至用茅草搭建的厨房,先叫你吃上三大碗拌着亮晶晶猪油的干挑面,吃得下三大碗的留下,直接上工;吃不完的,则多会摆手请退。

历来各路英雄与贩夫走卒云集的湘阴县城,在自然形成的各种文化与文明中,其“江湖文化”与“码头文化”特色明显。一是从湘阴面馆久传的招牌上便可看出一、二,这个“哥”那个“哥”,还有“肉菩萨”、“光头佬”、“三湘”、“四水”等称谓多显江湖韵味;二是过往岁月中,水灾、血吸虫、兵燹等频仍,生命脆弱,升官与发财的机会得失无常,导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们好吃、会吃,也特别讲究吃……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洒脱。有因如此,生活在底层的手工业业主们多愿抱团取暖;亦或为共同御敌,共赴时艰,各种行业与产业协会便应运而生。其中,“湘阴面业协会”成立已有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一起切磋厨艺,交流经验体会……几乎每年都会通过比武、打擂台的方式评优评奖。有全能的“湘阴金牌面馆”授匾,也有诸如“制面能手”、“煨汤冠军”、“配菜大厨”等单项奖励;有时连切面的厚薄、灶火的掌握、卤水的配料、下面的招式、佐味小菜的腌制,甚至连面条的装碗是否漂亮,菜码色泽搭配是否鲜明、鲜艳等等均有明确的分项与讲究。所谓的文化与文明,正是因为有规矩,有讲究,才得以生生不息的传播与传承的啊。

????_20190122170801.jpg

在位于县城老城区的湘阴长健面业公司,我们较为详细地见证了曾被授予“制面能手”的杨超军师傅,选面、和面、醒面、擀面、切面、晾面的全过程。解放初期,军哥的祖父曾做过三年南下工作队炊事班班长的副手,能做一手地道的山西刀削面,军哥的制面技艺传至他手上已是第三代了。军哥介绍,湘阴面馆多选产于山东一带颜色略微发黄的原色中、高筋面粉。如何辨别面粉的质量?军哥说,用手抓起一把面粉,然后用拳头攥紧,捏成团,再松开,如果很快散开的便是优质面粉,反之一团不散的则质量较差。军哥也是边捏边示范,接着又介绍了一个简易辨别法:将成品后的面条放置于煮沸的开水中,如果短时间就能浮起,说明面条制作方法得当,所用面粉的质量也佳;反之,如果用的是陈面或揉压过程中加水过多的面条,则在沸水中不易上浮。

湘阴故地多是久经时光烛照,历经千锤万炼,钎削斧凿的圆形石磨。过去传统正宗的湘阴面馆的业主们大都不会直接采购面粉,而是用洞庭湖平原产出的优质水稻,直接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换回优质小麦,再用产于湘江流域丁字湾的优质麻石做成的石磨,进行传统加工。低速研磨,低温加工出来的的面粉,较好地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以及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与多种维生素,还有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比同样用机械快速加工的多出十几倍。同理,其口感,石磨面粉会更柔韧,麦香则更浓郁。真正的“一面之交,终生难忘”。

????_20190122170814.jpg

湘阴面有了好的原材料做铺垫,怎样和面、压面、醒面、晾面、切面等同显重要。军哥说,和面离不开加水,水的质量与加水的数量,以及水温的掌握都很关键。冬天要用温水,其它季节用凉水。扯着陈年檀木制成的辘轳,汲一桶位于湘阴县城老城区三井头的井水,水质上乘,清甜可口,矿物质丰富,且冬暖夏凉,正好。三井头,顾名思义,是因为此地有三口千年古井而得名。古井不单是省市的文物保护位,还留传着与三苗首领蚩尤、三闾大夫屈原,以及诗圣杜甫等相关的历史神话与传说。用一斤面粉,三两三井头的井水和好面,其温度始终都能保持在30度左右,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面筋的生成率也高,延伸性与弹性也最好,最适宜抻拉和揉压。好一个好山、好水,好人、好面,好石磨、好方法,加之又有神话传说做佐料……由此做成的湘阴面,不好吃都难呐。

据悉,北方人揉面,多会挑选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将面团在原木案板上反复捣、揉、搓、抻、摔……久居南方的湘阴面馆的业主们也许是自感力气不如北方大汉之故,他们竟创造性的用一根两米左右长度的竹杠,套放在石头墙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活动的圆孔中,用竹杆用力挤压几经揉搓好的面团,如此反复捣压……成面后,边用久练的刀功将面切好,边用手抖散开来,以免粘连,这便是家乡人多将面条称之为“湘阴手工杠子面”的由来。军哥还说,为了便于传授与记忆,用竹杆制面的过程中,还需遵循:“三遍水、三遍碱、九九八十一遍压”的原则与口诀。

????_20190122170827_??.jpg

当然,一案板优质面条的制成,必要的仪式感也是必不可缺的。仔细观察中,军哥边用竹杆压面,口中还边念念有词:一正衣冠,二净手案,三揉四翻,五味讲究,六道水关,七晾八切,九扑干粉,十分筋韧。

在湘阴县城的湘江边,一个名叫汇涉桥的地方,座落着一个乍看不起眼,在坊间却是声名鹊起的“来哥湘阴面馆”。这家面馆经营者姓周名来,其经营的面馆不但得过“金牌湘阴面馆”的牌匾,他本人还曾捧回过“煨汤冠军”的奖杯。来哥今年五十一岁,腰粗手壮,面白嘴阔,嗓门大且爱笑,顾客们面馆未到,来哥的笑声却是先闻。来哥在湘阴面馆业界还是一个蛮有故事的人呐。

故事之一:带火了半条街的平价面馆。来哥面条做得好,首先是因为祖传的手艺过硬,其次是用材讲究。所用面条食材,不是环保生长或野生的,都是坚决不用。因故,来哥湘阴面馆里的一碗面条,最低价格都是二十元一碗。如果菜码食材全部用的是来自洞庭湖湖洲上纯野生的,或已被列为“湖湘名菜”的樟树港辣椒、三井头炖肠子、三塘藠头、鹤龙湖野生虾尾、洞庭湖野生团鱼、南湖菜干等,则一碗面条的价格均在百元以上。遇上有钱的自然好说,若碰到慕名而来,口袋里的钱又有些不够的,则就有些为难了……于是,来哥便立一下条规矩: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律按成本价,或降价成十元一碗收取;其余则统统介绍至他面馆周边那些个名叫“杨记”、“姐妹”、“胖哥”的平价面馆。至于有人疑问,来哥会不会搞错对象?来哥嘿嘿一笑道,凭我几十年炼就的火眼金睛,判断吃面的人中谁有钱,谁少钱,甚至有无社会地位?基本上一看就准,鲜有搞错哈。

????_20190122170852.jpg

故事之二:来哥湘阴面馆找不到冰箱。这是因为来哥面馆从不熬隔夜汤,做隔夜菜。每天面馆所需食材都会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做好计划后,当天现购、现做、现煨、现炒、现卖。一天限量一百碗,少了不悔,多了不加。用来哥的话说,便是:好东西不能让人一次性吃够,得留些念想。

故事之三:面馆供着一小袋边疆土。原来,来哥的曾祖父是左宗棠的亲戚,世代居住在离左宗棠故居左家塅不远的芳佳冲。那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家乡遭受水灾,已都是秀才身份的曾祖父周浩与堂曾祖父周源,相约一起,中断科考,决意投奔正在收复新疆哈密的左宗棠。左帅回复:目前幕府仅有两个职位空缺,一个是俄文翻译,一个是兰州拉面师傅,且要一年时间见效。两兄弟便以抓阉的方式予以确定,结果是堂兄周源学习俄文,堂弟周浩学做兰州拉面。当学徒倒无多大难处,无非是脑勤、眼勤、手勤、腿勤;可湘阴人要学俄文则非易事,因为俄语发音卷舌音多,而湖湘子弟大都舌头短,韵母发音困难……每天五更,堂兄周源便打来一盆冰水,将舌头扯长在刺骨的冻水中反复浸泡,时间长达一个时辰以上;堂弟周浩则不停地跟着兰州师傅揉面,擀面、摔面……一年以后,堂兄周源硬是活生生将地舌头扯长了近一寸,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俄语的发音,学做兰州拉面的堂弟周浩同样也是圆满出师。又过两年,堂兄当了上新疆塔城的外交局长,用中俄两国文字写出了一本《中俄地界交涉书》;堂弟则在原正宗兰州拉面的基础上,根据湖湘子弟饮食习惯,将其汤料、配菜等进行了改良,深得帅府上下人的喜爱,同时也写下了一本《兰州拉面改良言》的小册子。四年后,兄弟俩回乡,堂兄因功擢拔为广西天保县知事;堂弟则到县城文庙边的老城区购置了两个门面房,开起了一家既具有正宗西北风味,又能兼顾南方人饮食喜好的湘阴面馆。以上是两兄弟的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兄弟俩从新疆返乡,怀中各自都揣回了一包“边疆土”。

由此看来,一句简单的俄语与一碗看似简单的面条,均同样饱含着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_20190122170903.jpg

腊八节,在湘阴面业协会简易的办公室,龙哥、伟哥、慰哥、军哥、来哥、石头哥等大佬们又借吃腊八粥的机会聚到了一块,也争也吵,又谈又笑,又开始“炒制”与“揉杂”起了湘阴面制作技术与工艺。看着他们手中一本本页面发黄,但明显是经后人传抄的《兰州拉面改良言》,以及翻起了毛边的《湘阴面制作工艺》的打印册子,负责传授、传承与培训的县人社局邵局长与商务粮食局陈局长,少谈历届县委、政府是如何重视培训与引导湘阴面发展与提升的过往……而是特意多多谈起了这些每人手中紧捏着一项,或几项祖传秘方的湘阴面业大佬们,如何讲情怀、讲奉献,不怕带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热衷于一人乐不如众乐乐,一馆香不如众馆香的点点滴滴……

曾在甘肃、河南、广东等地开湘阴面馆,后又回家乡县城旭东路创办“十八和面”湘阴面馆的李伟传授道,正宗兰州拉面的特点是: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这些与现时他自己及大部分湘阴面馆制作的面条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比如说,兰州拉面做汤很重要,湘阴面也有“面是基础,菜码是精髓,汤是灵魂”一说。紧接着,伟哥一边示范,一边说起了湘阴面汤汁的具体制作方法:先是将生长在洞庭湖湖洲上,靠吃黄花菜、车前草、红花籽等中草药饲料长大的黑猪筒子骨,以及同样在湖洲野地间散养的土鸡骨架用清水洗净,放入打来的三井头井水中浸泡一个时辰左右,漂掉血水,将血水留下待用;再将猪骨头劈开、将鸡架骨敲碎,露出中间骨髓;然后放入备用的漂血水,先武火烧开,撇掉表面浮泡,转由文火熬制两个时辰左右,好将骨头中的营养成分充分煨熬出来……同时,伟哥还特意介绍了排在湘阴土特产之首的湘阴黑猪的特点与特色,称它与同是湖南宁乡的花猪相同,也是嘴短、腿短、尾巴短、猪肚皮拖地,肉质肥而不腻,煮熟后入口即化,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见我等听众“啧啧”声不断,站在一旁,开有一家“龙哥养生湘阴面馆”的李龙光又特意加重语气,提醒了制作湘阴面汤汁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方面,汤料的加水,须一次加够,忌讳中间加水,不然会破坏汤汁中的营养;既使中途迫不得已要加水,也要用热水,不可用冷水;另一方面,龙哥似乎有些郑重地建议,文火熬汤时,最好用我们湘阴本土生产的岳州窑瓦罐,慢慢煨,汤汁的味道与效果则会更好。还有,就是在煨制的过程中,必须在罐盖边留点小缝,以防止汤汁过度钙化,产生异味。说到这里,龙哥才浅浅一笑道,经这样煨熬出的汤汁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具有祛阴虚、通经络、滋阴补阳、养血安神,以及健脑、健肾、养精之功效。

????_20190122170916.jpg

大名熊慰的慰哥与名叫宇哥的陈宇实同在一条街上开湘阴面馆,两人皆瘦,身材都像面条,且同出京门,一起做面条开面馆,虽是行业的竞争对手,但私底下却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俩一唱一和又说起了湘阴面是如何改良、改进,使之更接湘阴本地地气的做法与经验。两个人的话题,有如何改良兰州拉面,去膻去腥的做法;也有如何将重庆担担面“去麻”——“留辣”的经验。后又加入我们谈话阵营的“培哥湘阴面馆”的第二代石头哥,与“九哥湘阴面馆”的张新和,以及湘阴面技能培训师傅吴丹等一起,也谈起了山西刀削面落户湘阴后的情况。山西刀削面“既好看,又好吃”,特别是将揉好的面团顶在头部,两只手中分别拿着一把削面刀,在头顶上“嗖嗖、嗖嗖”地挥动,削出的面片,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又像银鱼戏水……湛称艺术享受。但削出的面叶,叶厚边薄,棱锋分明,基本是一大片,一大片……加之南方本来气温高,吃起来极易烫嘴,有些不适宜老人与小孩呑食……所以,湘阴人在充分吸收其精华的同时,也将面片改成了本地人喜爱的自制手工杠子面。至于谈到山西刀削面重醋少盐的这一优点,湘阴面馆的老板们则基本上是照单全收。现时的湘阴面馆,每张餐桌上必有一瓶由湘阴人谭迪高先生自创,曾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的“长康牌”陈醋,放多放少,全由客人自定。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这次,我将车停靠在了县政府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的大楼前。经县政协副主席兼县工商联主席陶娜的指引,我们径直推开了内有热腾腾水蒸气的玻璃大门。在一幅“湘阴面馆职业技能培训暨行业比武大赛”的红色横幅下面,我见到了五十多张红朴朴的笑脸。让我有些诧异的是,这群参与培训与比武的选手中竟有近一半女性师傅。看着我流露出的有些不解与疑惑……负责这次培训与比武大赛的县商务粮食局女干部周鑫与培训中心主任陈宇告诉我,这些女师傅与面馆内的男师傅在湘阴面的制作过程中,相对有一些分工,她们主要以煲汤、配菜、配料,以及炒制菜码为主。因为女性师傅的心更细,更具爱心,她们大多是在用“绣花”的精神在工作,制作出的面条也更有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_20190122170939.jpg

又见“好想吃湘阴面馆”女掌柜蒋孟均,作为一号女选手的掌勺师傅,她正在炒制湘阴面馆中最为经典的炒码——辣椒炒肉。孟均师傅边做边解说,这道菜码的原料以本地产的个小、肉厚、味香的樟树港辣椒与本地不吃饲料的黑猪猪肉为首选。先将猪的前腿肉分开切丝,用适量的老抽稍加腌制,以保证成品呈金黄色;烧锅下油,先煸肥肉丝,七成熟,再放入瘦肉丝,武火炒至脱水;其次将青椒用文火擂炒,避免出现白皮起泡;最后,在起锅前倒入些许高汤……一盘肉香浓郁,黄绿相间,脆嫩爽口,汁浓味美的辣椒肉丝炒码便活色生香,令人垂诞欲滴了。二号选手任晓童用来自农家自产的黄瓜、萝卜、韭菜、西红柿等时令小菜,竟做出了一碟“一青、二白、三黄、四绿、五红、六黄、七香、八鲜、九好看、十全十美”的环保时令菜码。这位“湘阴面馆样板店”的女老板说,她还能根据客人的要求,用煎鸡蛋与红辣椒、葱花、八角等原材料,加工出寓意“富贵满堂”、“红红火火”、“鸿运当头”等既汤清面韧又码鲜味香,还又好看又好吃的湘阴面。至于女将们将自已亲手腌制的醋泡藠头、醋泡花生米,辣椒萝卜、辣椒刀豆,酸藕片、酸豆角等风味佐菜,还有自制的各种菜干,竟摆满了场馆周边的所有案板,不下三、四十种。

补录“来哥湘阴面馆”故事之五:城市会客厅。随着“湘阴面,香天下”的广告语,越叫越响,越传越远,虽价格有些偏高,但质量上乘的来哥湘阴面馆的面条,不知不觉间俨成一张本地响当当的名片。来哥介绍,凡来湘阴较上档次的客人,或寓外乡友,或来本地赴任、或高升离任的领导,均会来他面馆吃上一碗“迎客面”与“辞行面”。来哥还告诉我们,“湘阴面关乎民生,要用好与擦亮这张名片,将其一个个精心打造成百年老店。”的话语,便是许多家乡领导们在他面馆陪客人吃面时留下来的。

????_20190122170953.jpg

俗话说,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在家乡,送行是面,迎客也是面。因面条细长,形“瘦”,正好与“寿”谐音,故因又有“人生三面”一说,即“洗三面、长寿面、接三面”。一座城市,一个地域饮食习惯的养成,是几辈人味蕾的记忆;甚至一个地方经济的繁荣,一个家庭小康生活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当政者的一份情怀,一份责任,还有一份担当;一碗面条,它包涵与浓缩的是爱的味道、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乡愁的味道,也有时光的味道、山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更有时代进步的味道……堪称人生百味,回味无穷。

面条虽小,它承载的却有许多,许多……

附:

【作者简介】

李清明,湖南湘阴人,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注册建造师。一级作家,财经专栏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湖南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自1983年开始在《人民文学》、《花城》、《美文》、《读者》、《作品》、《散文》、《黄河文学》、《湖南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滚石上山》、《梦起洞庭》、《微雨独行》、《股海无边》、《寥廓江天》、《清明复清明》、《牛铃叮当》、《烟雨湖山》,以及《水乡月色》系列台湾版散文集三本等。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长江颂”散文奖、“全球华人散文大赛奖”、 “我心中的澳门散文奖”、“全国晚报副刊征文一等奖”等奖项,作品连续多年进入《中国散文年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100篇》等各种选本,多篇散文被选入大学和中学的语文教材及高考语文试题,有作品被译为俄文、日文出版。

散文《牛铃叮当》被选为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占现代文阅读20分。

来源:掌上湘阴

编辑:钟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